近日,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重要组成部分万岁楼的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目前施工现场已搭建好脚手架,工人正开展室内现场勘察与墙面打磨作业,工程旨在通过针对性修缮,保护这一巴蜀少见的明代木构建筑。
![]()
![]()
万岁楼建于明代初期,为八角攒尖顶木质楼阁,四级屋身四重檐设计,通高21.2米。其建筑结构精巧考究,木雕技法娴熟精湛,壁画世俗特征浓郁,集中体现了川渝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特色,是现存巴蜀地区少见的明代木构建筑遗存。
![]()
历史上,万岁楼曾多次得到局部保护修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治七年(1868年)及1953年至2008年期间,均有相关维护行动。但历经长期自然侵蚀,如今建筑部分木构件出现糟朽现象,屋面也存在残损,保护修缮迫在眉睫。
![]()
“万岁楼作为大足宝顶山石刻的文物构成要素,充分反映了川渝地方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特色,是巴蜀少见的明代木构遗存。”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工作人员蒋晓菁介绍,“因历经自然侵蚀,该古建筑部分木构件出现糟朽、屋面残损等现象,为保护其历史、艺术价值,有效改善保存环境,延续文化根脉,大足石刻研究院启动了万岁楼保护修缮工程。”
![]()
本次万岁楼修缮工程经过严格审批流程,2021年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24年8月经重庆市文物局进一步审批通过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将围绕建筑现存主要病害展开针对性修复,具体涵盖屋面、木构件、墙面、环境整治等多个维度,确保修缮工作科学且全面。
![]()
此次修缮工程不仅是对古建筑物理结构的修复,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守护。通过更换糟朽构件、修复残损部位、优化保存环境,万岁楼的历史风貌将得到有效恢复,其承载的明代建筑技艺与川渝文化特色也将得以延续,为后续文物保护与文化展示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李东 陈柯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