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社保中心的智能监管系统突然亮起红灯 —— 退休职工刘某的名字出现在预警列表里,系统显示她已超过 12 个月未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
![]()
按照全国统一的社保管理规定,系统当即自动暂停了刘某每月 5000 余元的养老金发放,这一常规操作,意外揭开了一桩隐藏两年多的骗局。
街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刘某的家属,电话那头的儿子翟某总是以 “母亲身体不好”“在外地养病” 等理由推脱。直到三个月后的 9 月,翟某才慢悠悠出现在社保中心办事大厅,手里攥着的不是资格认证材料,而是一份盖着公章的死亡证明。
窗口工作人员按流程录入信息时,眼角的余光扫过死亡日期,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日期太 “新鲜” 了,与系统显示的未认证时长根本对不上。
![]()
社保中心当即启动核查程序,一份协查函火速发往河北省三河市殡仪馆 —— 根据翟某此前透露的信息,刘某的后事是在那里办理的。三天后回函寄到,白纸黑字的记录像一记重锤砸碎了翟某的谎言:刘某的实际死亡时间是 2022 年 4 月 12 日,比翟某提交的证明日期整整早了 2 年 4 个月。
民警很快将翟某抓获,面对证据他没再狡辩。审讯室里,翟某交代了两年多来的操作:2022 年母亲去世后,他看着存折里每月准时到账的养老金,动了贪念。
起初只是想 “先领几个月试试”,没想到没人追问,便索性将母亲的死亡证明藏了起来,每月按时去银行取钱,前后累计骗领 16 万余元,全都花在了日常开销上。
![]()
2024 年 6 月北京开展的退休人员资格认证专项摸排,成了压垮骗局的最后一根稻草。刘某因长期未认证被暂停发钱,翟某慌了神,不是选择坦白,反而找门路伪造了那份 “新鲜” 的死亡证明,想蒙混过关销户了事。
他不知道,如今的社保监管早已不是 “人工核查” 的老模式 —— 东城区社保中心会将申报信息与民政殡葬系统、公安户籍系统进行交叉比对,就像给社保基金装上了 “智能安全锁”。
![]()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法庭上出示的证据链清晰完整:银行流水显示翟某每月固定时间取款,殡仪馆档案证实死亡时间,伪造的证明上的公章也已被鉴定为假章。翟某当庭认罪认罚,反复说着 “我知道错了,愿意退钱”,但为时已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3 万元至 10 万元以上就属于 “数额巨大”,翟某骗取的 16 万元早已远超标准。
考虑到其认罪态度,法院依法从轻判决,最终以诈骗罪判处翟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3 万元,同时责令其全额退赔 16 万余元骗款。
![]()
负责此案的检察官事后提醒,家属在亲人去世后应及时向社保部门报告,符合条件的遗属还能依法领取丧葬费和抚恤金,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
如今全国社保系统已实现数据共享,像贵州黔东南州那样建立跨部门比对机制的地区越来越多,通过 “静默认证” 技术,不用本人操作就能完成生存状态核查,想靠隐瞒死亡骗保根本行不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