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有一个认知,觉得自己帮了他人。比如我看到马路边有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在卖菜,然后心念一起,一口气把老人的菜全都买走了,让老人早些回家,就觉得自己布施了老人。但其实只要我们心里有念头,或跟人说或不跟人说,或沾沾自喜,或自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那么按照佛法来讲,做这件好事的功德就没有了。这种行为叫做有相布施,当我做完好事之后沾沾自喜,这种心念起来之后我就会觉得是我们帮助了他人,但其实从佛法的角度说,整个世界只有我自己,我就是一切相显现的来源,我心即佛,每个人都是。所以帮老人买菜这件事中,老人是我心里的想象,我认为我在这件事上渡了众生,其实是众生在此刻渡了我,卖菜的老人渡了我,激发了我的慈悲心,他让我之道了众生之苦。如同佛陀当时是释迦族的王子,他在王宫里见到的都是锦衣玉食、漂亮年轻的人,没见过生老病死,没见过穷困的人,结果当他偷偷跑出宫以后,见到了那些死去的老人,见到人老迈以后的姿态,到处都是褶皱,不堪入目的皮肤,他才发现,原来人会变老,会死亡,所以他发慈悲心,发愿要度众生脱离苦海。人们看到的是佛陀要度众生,其实是众生度了佛陀。如果没有这些生老病死的人展现在佛陀眼前,那么佛陀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安逸的王子。
传说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原,当时的梁武帝和他谈论,梁武帝喜欢建寺庙,喜欢出家,喜欢供僧,甚至常常自己出家,大臣们一看皇上出家了,就求皇上回来,没到这时候梁武帝就让大臣出钱把自己赎回来,说白了就是诓骗大臣的钱做功德,修寺庙。因此梁武帝自认为自己很有功德,因为自己的行为布施了很多僧人。当达摩来到南京以后,梁武帝想要达摩给印证一下自己的功德有多大,结果达摩说,皇上没有功德,梁武帝惊,达摩解释道,功德不再外相上。这就是佛经中所讲的有相布施,但梁武帝不能理解,所以梁武帝传的佛法就和当今很多人一样,自认我行善、捐功德、逢年过节烧高香,虽然也虔诚,但依然是带着目的的,是为了我能获取一些世俗的好处,例如事业、学业。这种有相布施有时甚至称不上布施,更像是一种交换.
曾在一座寺院听以为老僧说,每个人拜的都是自己,我自己的心就是佛。当人开了智慧,不再追逐所有的外相,才发现之前所追逐的一切自己本就拥有。所以现在的人带着目的拜佛,其实是越拜佛越偏离的,在佛前求功利恰好是和佛学的智慧违背的。佛讲无我利他,但拜佛求功利求的是小我,我给佛上供,佛保佑我,不就变成了求人办事那一套了吗,终是有违佛的教义的。
真正的修行不在烧香拜佛的形式里,而在心里的透亮,做好事不用总惦记着“我做了好事”,不用想着求回报。我拜的不是佛像,是自己心里的善良和明白,帮人也不是跟老天爷做交易,是让心慢慢变热、变软。别向外求,把心里的光点亮了,才是最实在的修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