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重庆的阳光挺亮,郎平站在邓若曾身边,手拉着他的手,笑得跟年轻时候一样,谁也没提冠军,谁也没说辉煌,就聊了聊身子骨还硬不硬,饭吃得香不香,老教练说话还是中气十足,郎平一边听一边点头,眼睛里亮亮的,这画面传到网上,大家只说功勋同框,可真正让人心里动的,是那些没被拍进去的平常日子。
![]()
邓若曾这个名字,现在很少有人提了,他不是最出名的教练,却是第一个把科学训练带进女排的人,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他带着那群姑娘拿遍了所有世界冠军,郎平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主攻,那时候没有大数据,没有高科技,他就靠一双眼睛,一把哨子,几千个小时的陪练,把队员的身体和心理一点点磨出来,他不说话,但训练馆里每一声扣球,都是他的语言。
![]()
郎平从不提感恩,每年都会去看瘫痪的汤淼,也常去见邓若曾,不是为了拍照,也不是等节日才去,她记得老师当年教她打球时说的,别怕失误,先动起来,这话现在她也对朱婷说,带队伍不靠吼,靠数据,靠心理,靠耐心,她把邓若曾那套因材施教的老办法,一点点变成今天科学训练的一部分,真正的传承不是嘴上说谢谢,是默默照着做。
![]()
现在的体育报道总爱讲眼泪、讲逆转、讲夺冠那一刻,邓若曾这样的教练太安静了,没故事,也上不了热搜,媒体不写,观众也不记得,可没有他,哪来的郎平,没有郎平,哪来的朱婷,日本女排有个教练叫真锅政义,弟子山口舞退役后天天照顾他,这种暖意,我们好像越来越少了,金牌能让人记住一阵子,但真正让体育活下来的,是人跟人之间的那份温度。
郎平走路还是那么稳,邓若曾坐在椅子上,声音还是响亮,他们没上电视抢头条,也没开发布会讲过去,可每个新队员练球时的动作、节奏、呼吸,都带着他们的影子,郎平教的不是技术,是做事的劲头,邓若曾留下的不是战术,是等得起的耐心,他们没走远,只是换了个活法,活在别人的手势里,活在别人的习惯里,活在那些没人留意的细节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