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七年,江南苏州府的一条巷弄里,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宅院。宅院的主人顾炎武,虽已年过六旬,却依旧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对学问的执着与热忱。此时的他,正坐在书房里,面前摊开着一本泛黄的古籍,书页上密密麻麻的篆体文字,是他近日潜心研究的对象 ——《周易》。
顾炎武一生致力于考据之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极深的钻研。近年来,他总觉得自己对《周易》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尤其是书中所提及的 “万物终极规律”,虽多次诵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却始终未能从根本上领悟其精髓。
![]()
“先生,门外有位自称‘易老’的老者求见,说有关于《周易》的见解,想与您探讨。” 仆人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低声禀报。
顾炎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在苏州隐居多年,鲜少有人知晓他在此研究《周易》,这位 “易老” 突然到访,想必并非寻常之人。他连忙起身:“快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着粗布长衫的老者走了进来。老者须发皆白,脸上布满皱纹,却面色红润,步伐稳健,手中还握着一根木质拐杖,杖身上刻着一些奇特的纹路。
“顾先生,久仰大名。” 易老拱手行礼,声音洪亮,丝毫不像年迈之人。
顾炎武连忙回礼:“易老客气了,不知您今日到访,有何见教?”
两人分宾主落座,仆人端上茶水后退了下去。易老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落在桌上的《周易》上,缓缓说道:“听闻先生近日潜心研究《周易》,老夫不才,对《周易》也略知一二,今日特来与先生探讨一个话题 ——‘天’‘地’二字。”
![]()
顾炎武心中一动,问道:“不知易老对‘天’‘地’二字有何高见?”
易老微微一笑,说道:“先生可曾想过,将‘天’字和‘地’字拆开来看?《周易》作为群经之首,蕴含着万物运行的规律,而这‘天’‘地’二字,正是打开这规律之门的钥匙。”
顾炎武皱起眉头,他研究汉字多年,却从未想过从拆字的角度去解读《周易》中的 “天”“地”。他疑惑地说:“易老,‘天’字拆开,不过是‘二’和‘人’,‘地’字拆开,是‘土’和‘也’,这与《周易》的终极规律有何关联?”
易老摇了摇头,说道:“先生所言,只是现代汉字的拆解,若想探寻其中真意,还需追溯到古文字的形态。”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铺在桌上,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纸上写下了两个古文字 ——“天” 和 “地” 的甲骨文形态。
![]()
顾炎武凑近一看,只见 “天” 字的甲骨文,像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头顶上方是一个方形的轮廓,仿佛是广袤的天空;而 “地” 字的甲骨文,则像是一片土地,上面有纵横交错的纹路,像是万物生长的痕迹。
![]()
“先生请看,” 易老指着 “天” 字的甲骨文,缓缓说道,“这‘天’字的甲骨文,上半部分并非‘二’,而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天空,下半部分是‘人’,合起来便是‘人立于天下’。《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天’的运行,是刚健有力、永不停歇的,而人生活在天下,就应当效仿天的刚健,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顾炎武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易老所言有理,可这仅仅是‘天’字表面的含义,如何能与万物终极规律联系起来?”
易老接着说道:“先生别急,我们再看‘天’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周易》认为,‘天’是阳的代表,具有刚健、主动、向上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更替,昼夜轮转,都是‘天’的运行规律,而这种规律是恒定不变的,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