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样东西是自己的福报,不能借给别人,第3个是被借运的关键物品

分享至

清末民初,北方有个叫刘家堡的村子,村外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每到麦收时节,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晃,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村里住着个叫刘老实的汉子,四十出头,为人憨厚,见谁都乐呵呵的,家里有三亩薄田,还有个贤惠的媳妇秀兰,两口子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却也安稳踏实。

刘老师有个毛病,就是心软,见不得别人难处,不管谁来求他帮忙,他都很少拒绝。秀兰总劝他:“当家的,不是咱不帮人,可有些东西不能随便借,老话都说了,有些物件沾着自个儿的福气,借出去了,福气就跑了。” 刘老师每次都笑着说:“哪有那么邪乎?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福气哪能说跑就跑。” 可他没想到,后来真就因为借东西,差点把家里的福气都败光了。

这天,村里的王二婶哭哭啼啼地找上门来。王二婶的男人前几年没了,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刘老师赶紧让她坐下,秀兰端了碗热水递过去。王二婶喝了口水,抹着眼泪说:“老实啊,婶子实在没办法了,你也知道,我家小子下个月要娶媳妇,可那彩礼还差着一大截,我想着…… 想着跟你借样东西。”



刘老师愣了一下,问:“二婶,你要借啥?只要我家有的,能帮上忙的,我肯定借。”王二婶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我听人说,你家有个祖传的玉镯,是你娘传给秀兰的,那玉镯看着值钱,你能不能先借我用用?我拿去当了,凑够彩礼,等以后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来还给你们。”

刘老实心里咯噔一下,这玉镯确实是祖传的,当年他娘去世前,特意把玉镯交给秀兰,说这玉镯能保家宅平安,还能聚福气,让她好好戴着,千万别弄丢了。秀兰也很宝贝这玉镯,平时都舍不得摘下来。

秀兰在一旁听了,赶紧说:“二婶,这玉镯是祖传的,意义不一样,而且也不值多少钱,要是当了,怕是赎不回来,您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王二婶一听,哭得更厉害了:“秀兰啊,婶子知道这玉镯金贵,可我实在没辙了,要是凑不够彩礼,那姑娘就不嫁了,我家小子就娶不上媳妇了,我这当娘的,心里难受啊!” 她说着,就要给刘老师两口子下跪。

刘老师赶紧扶住她,心软了:“二婶,您别这样,不就是个玉镯吗?借您用用也没啥,您拿去当吧,就当我帮您了。”秀兰急了,拉了拉刘老师的胳膊,小声说:“当家的,你忘了咱娘说的话了?这玉镯不能借!”刘老师摆摆手:“没事,娘那是老迷信,哪有那么多讲究。” 说着,他就让秀兰把玉镯取下来,递给了王二婶。王二婶接过玉镯,千恩万谢地走了。

秀兰气得直跺脚:“刘老师,你真是个榆木脑袋!这玉镯是咱娘的念想,还是聚福气的物件,你怎么说借就借了?”刘老师笑着说:“好了好了,别生气了,王二婶也不容易,咱帮她一把,也是积德行善,说不定还能多攒点福气呢。” 秀兰叹了口气,也没再多说,只是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可没想到,自从玉镯借出去后,家里就开始倒霉了。先是刘老师去田里干活,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腿,流了好多血,在家躺了半个月才能下地。接着,秀兰去河边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唯一的一口铁锅掉进了河里,捞了半天也没捞上来,只能又花钱买了一口新的。



秀兰心里更慌了,跟刘老师说:“你看,我就说那玉镯不能借,现在家里接连出事,肯定是福气跑了!”刘老师也有点犯嘀咕,可还是嘴硬:“这就是巧合,跟玉镯没关系,你别多想。” 话虽这么说,可他心里也开始有点后悔了。

过了没多久,村里的李老三又找上门来。李老三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平时好吃懒做,还喜欢赌钱,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一进门,就嬉皮笑脸地说:“老实哥,我跟你说个事,我最近手气不好,输了不少钱,人家还等着我还赌债呢,我想着跟你借样东西,等我翻了本,就还给你。”

刘老实皱了皱眉,问:“你要借啥?我家也没啥值钱的东西了。”李老三搓了搓手,说:“我听人说,你家有个铜葫芦,是你爹当年在山上挖出来的,那铜葫芦能招财,你能不能借我用用?我带在身上,肯定能赢钱,等我赢了钱,不仅还你铜葫芦,还多给你点利息。”

刘老士心里又是一紧,这铜葫芦确实是他爹留下的,他爹生前说,这铜葫芦是个宝贝,能镇宅招财,还能守住家里的福气,让他好好保管,千万别随便给别人。之前借玉镯已经让家里倒霉了,这铜葫芦可不能再借了。

刘老实刚想拒绝,李老三就开始装可怜:“老实哥,我知道你是个好心人,你就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