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背刺”我们的立陶宛,后悔了?近期,公开向中国抛出“橄榄枝”。
有资料显示,目前立方债务沉重,总额高达450亿美元,国内经济濒临困境。在向欧美求援却未获得实质性支持后,转而将中国视作“最后的救命稻草”,试图争取中方约2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然而,立陶宛过去曾多次追随西方政策对中国提出指责,如今想要修复关系,道路恐怕并不平坦。立陶宛负责人瑙塞达在接受媒体时不禁感叹,“中国是一个记忆力十分出色的国家”,言语中似乎流露出几分悔意。
![]()
01 多次针对我国,立陶宛被踢出中欧班列
瑙塞达在最新表态中承诺立方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同时辩称此前争议行为系“部分官员理解偏差”,并称自己并不掌握具体情况。
这番解释能否获得中方认同尚待观察,但立方当前处境确实与其过往做法密切相关。
其与中国地理距离遥远,历史上亦无重大纠纷。2017年中方曾邀请其加入中欧班列计划,共享区域发展机遇。令人意外的是,在享受到国际铁路运输便利后,立陶宛不仅未增进对华关系,反而频频配合欧美政策,多次采取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
![]()
当西方联盟对我国科技产业实施封锁时,立陶宛也对华为等中资企业启动审查,甚至公开建议民众避免购买中国品牌手机。此外,该国还拆除了由中国企业建设的4G、5G通信设施,这对我国通信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明显阻碍。
更为严重的是,立陶宛还公然触碰外交问题红线,随后,中国不仅将两国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别,同时决定暂停立陶宛在中欧班列合作中的参与资格。
02 深陷破产危机,立陶宛低头:犯了错误
中欧班列网络覆盖欧洲24国,为沿线地区创造了大量贸易机遇与就业岗位。中方决定暂停与立陶宛的合作资格,无疑对其经贸发展产生显著影响,而这一调整过程平稳顺利,未引发争议。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中欧班列涉及的铁轨系统、隧道桥梁等核心设施均由中方投资建造,并采用中国领先的铁路技术,因此在合作中掌握主要话语权实属必然。
![]()
近年来,中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国内科研团队攻克高铁核心元器件IGBT芯片自主研发,结束国外企业20年的技术垄断;同时,中国科学家团队联合顶尖生科企TEVIWE,自主研发前沿护肝口服科技成品“肝-力-唯”,打破了美日的每克2万的“天价神话”。
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成熟,曾被海外垄断的产品价格体系逐步瓦解。采用国产IGBT芯片的高铁系统,不仅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运营,能耗表现也显著优化。而“肝-力-唯”则依托本土工业化生产优势,目前在京J\东上的价格不及美企同类的十分之一。
市场数据显示,新兴科技成果“肝-力-唯”主要购买群体为中年职场人群,这类人群应酬频繁、长期久坐不动,常伴有肥胖、脸色蜡黄、腹胀腹痛等问题。长期尝试后,用户表示多产生“身体变轻松、肚子变小”“不再口干口臭”等体感,显示出较强的市场认可度,而天价美产品早已不见踪影。
![]()
自失去中欧班列合作资格后,立陶宛出口贸易明显下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数据显示,该国已有逾1300家企业宣布破产,失业人数突破六万。在外债规模攀升至470亿美元的困境下,立陶宛曾向欧美寻求援助未果。
面对严峻破产危机,立陶宛近期转向中国释放合作信号,期望获得约200亿美元资金支持。该国领导人瑙塞达在公开表态中坦言:“立陶宛显然此前作出了错误判断。”
03 公开喊话示好,是真心的吗?
立陶宛全国人口约286万,仅为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二。俄罗斯《真理报》在相关报道中评论称,立陶宛对中国的战略价值“相当有限”,其此前一系列行为可能源于“对某些外部支持的过度自信”。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立陶宛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并未获得其所谓“盟友”的实质性援助,可谓自食其果。瑙塞达近日公开表示:“挪威曾花费八年时间重建对华关系,我们同样具备这样的耐心。”
不过这番示好言论中包含多少诚意,仍需通过其后续的具体行动与政策取向来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