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悟、顿悟、证悟”的区别是什么?明心见性属于哪种悟?

分享至

继续来看《修心诀》,普照禅师接着说:

「汝若信得及,疑情顿息,立丈夫之志,发真正见解,亲尝其味,自到自肯之地,则是为修心人解悟处也,更无阶级次第,故云顿也。如云于信因中契诸佛果德,分毫不殊,方成信也。」

你要是能够深信不疑,疑惑瞬间消散,立下大丈夫般的志向,产生真正的见解,亲自体会其中的滋味,达到自我肯定的境地,那就是修心之人有所领悟的地方了,这里没有什么循序渐进的等级阶段,所以叫做“顿悟”。就像在相信因果的基础上契合诸佛的圆满果德,二者分毫不差,这才是真正的信。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能够信得及,才能消除疑情,如果有疑情的话,即使你有宝贝,你可能不把它当成宝贝,可能把它当成石头。

然后就是要立丈夫之志,发大心:我就是佛。我就是佛这样一句话就是大丈夫的志气,我和佛没有区别,我不是凡夫,我具有佛的一切功德,在哪里?就在当下、本性当中,只是没有开发。

发真正见解,也就是知道这个空性、明明朗照,这个不二的当体灵知不昧,这个就是我们的本性,经常体会到它,哪怕一次体会到了,然后知道它是真的,然后回来,经常地回来。

跑出去了又回来,通过睡觉、通过打坐、通过一种声音、通过一种显现、通过佛祖的开示让它回来,经常地回来,安住不动。

亲尝其味,自到自肯之地,自己到了、明白了,而且自己也肯定了,到了这个地位,则是为修心人解悟处也。这个是解悟,就是你明白了,真正明白就是解悟,而且这个悟就是智慧,真正明白到这里了。

这里面没有阶级次第,所以叫作顿悟。知道我们的这个本性,和诸佛果地的功德,分毫没有差别,这叫信,成,你的信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真信。



这个地方说到了解悟,现在很多人搞不懂解悟与证悟,为什么这里说解悟就是顿悟?其实我们在《憨山老人梦游全集》里有讲过“解位称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