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到一条私信,是一位单亲妈妈李姐发来的。她说自己偷偷注册了新的社交账号,伪装成“同龄知心网友”,加了儿子小宇的好友,整整三个月,每天翻看儿子的动态,听他讲暗恋女生的小心思,甚至还“支招”帮他追女孩。直到有天儿子不小心说漏嘴“网友姐姐和妈妈说话语气好像”,她才慌了神,害怕儿子发现真相后再也不信任自己。
![]()
李姐的故事,让我想起身边不少父母的困境:越是在乎孩子,越想知道他们的心事,可青春期的孩子像捂紧的贝壳,不肯轻易敞开心扉。李姐离婚后独自带大孩子,总怕儿子受委屈,也怕他在感情上走弯路。她说:“小宇上高中后,回家就躲进房间,要么刷题要么刷手机,问他什么都只说‘挺好的’。我看到他对着手机笑,又偶尔叹气,实在忍不住想知道,他到底在为谁开心、为谁烦恼。”
![]()
最初,李姐只是想“了解一下”,她模仿年轻人的语气,给自己取了个活泼的网名,用了一张网上找的动漫头像,以“同校隔壁班”的身份加了儿子。没想到儿子真的信了,还把她当成可以倾诉的“姐姐”。每天晚上,李姐一边看着儿子房间的灯亮着,一边在手机上和“网友身份”的自己聊天——听儿子说“今天和她对视了三秒”,她比儿子还紧张;听儿子说“她好像对我没兴趣”,她又赶紧搜“青春期追女孩技巧”,隔着屏幕安慰儿子“慢慢来,真诚最重要”。
有次儿子说想给女生送生日礼物,不知道选什么,李姐特意跑了好几家文具店,挑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还偷偷在里面夹了张写着“加油”的小纸条,让儿子拿去送。后来儿子兴奋地告诉“网友姐姐”:“她收下礼物了,还说谢谢我!”李姐看着手机屏幕,又看看客厅里哼着歌收拾书包的儿子,心里又甜又酸——甜的是儿子开心,酸的是这份开心,儿子没敢跟自己分享。
可伪装的快乐没持续多久,麻烦就来了。有天李姐做饭时,随口问儿子“最近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儿子说“就那样”,可转头就在网上跟“网友姐姐”说“今天和她一起去图书馆了,她帮我讲了数学题”。李姐忍不住在网上追问细节,儿子却突然说:“姐姐,你跟我妈妈好像啊,她也总爱问东问西。”
![]()
这句话像惊雷一样炸在李姐心里,她赶紧借口“要写作业”结束了聊天,之后好几天都不敢登录账号。她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明明是想靠近儿子,却用了最笨拙的方式,把自己变成了“偷窥者”。如果儿子发现真相,会不会觉得自己被欺骗、被监视?会不会从此再也不肯跟自己说一句心里话?
后来李姐主动找我聊天,说她决定跟儿子坦白。那天晚上,她把儿子叫到客厅,拿出手机,点开那个“网友账号”,轻声说:“小宇,妈妈对不起你,这个账号是我注册的。”儿子愣住了,先是惊讶,然后是生气,转身回了房间,关了好几天门。
李姐没有急着解释,只是每天把儿子爱吃的菜放在他房间门口,偶尔留张纸条:“妈妈不是想监视你,只是太担心你,又不知道怎么跟你沟通。如果你愿意,妈妈随时都在。”直到第五天,儿子终于打开房门,小声说:“妈,其实我知道你不容易,就是……有点不舒服。”
![]()
那天晚上,母子俩聊了很久。儿子说其实早就想跟妈妈说暗恋的事,可又怕妈妈觉得“早恋影响学习”;李姐也说自己不该用伪装的方式靠近,应该多给儿子一点信任。最后儿子笑着说:“妈,以后我有心事会跟你说,不过你可别再扮网友了,太别扭了。”
李姐的经历,其实藏着很多父母的通病:爱孩子,却用错了方式。青春期的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陪伴;既想隐藏心事,又期待被理解。父母与其偷偷“偷窥”,不如试着放下焦虑,给孩子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耐心——可以在吃饭时随口聊两句学校的事,可以在散步时跟孩子分享自己年轻时的小秘密,慢慢拉近距离。
毕竟,孩子需要的不是“知心网友”,而是一个能坦诚沟通的父母;父母要的也不是“偷窥”来的心事,而是孩子发自内心的信任。爱从来不是越界的理由,尊重和理解,才是走进孩子心里的钥匙。就像李姐最后说的:“比起知道儿子的每一件事,我更希望他能主动跟我说‘妈妈,我想跟你聊聊’——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亲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