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 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

0
分享至

本报记者 刘晓宇


图①: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朱熹园(武夷精舍)门楼。 陈 颖摄 图②: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 罗光耀摄 图③:在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的寒泉精舍,专家学者体验虚拟学堂答题。 张行健摄 图④: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考亭村的考亭书院,是朱熹晚年讲学之地。 庄金寿摄 图⑤:位于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九峰村的朱文公纪念馆。 吴大灼摄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武夷山朱熹园,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远山如黛,茶香悠长。10月18日至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联合会、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福建南平举行,大会以“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 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儒学与朱子学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朱子后裔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执委会成员等嘉宾约200人参会,推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为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社会治理和思想秩序的形成提供深远启示

在历史上,朱熹承接孔孟儒学一脉,其思想兼容并包,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在宋代,朱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秦儒学思想,把孔孟之道再一次推向时代理论的高峰。如今,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八闽文化的重要标识。

在本次大会上,诸多嘉宾学者畅谈传承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运用好“两个结合”。

“朱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文化的建设者,他用实践诠释了‘以理化人’的信念,为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社会治理和思想秩序的形成提供了深远的启示,朱子文化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其蕴含的求真精神、道德理性、家国情怀,至今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与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在18日上午的主旨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朱子文化正是这种文明特质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以理相融、以和为贵,主张文明共生、万物并育,其中蕴含的天下情怀与和合智慧能够为当代中国推动‘四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在主旨报告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蒙曼以朱熹的三句名言作为引子,点出了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永远学习、节制欲望、相互包容。其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令蒙曼感触良多:“这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文明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每种文明有自己的路径和格局,最好的相处方式绝不是用一种文明取代一种文明,而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世界文明最需要的态度,也是儒家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贡献。”

“朱子学在崭新的哲学诠释视域下,不再是压抑的教条,而是一种富含‘交往理性’‘差异哲学’与‘共同体伦理’的宝贵资源。”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慈济大学教授林安梧表示,展望发扬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于激活其与现代性、与全球其他文明对话的潜能,使之成为促进人类文明互鉴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智慧源泉。

在大会上,专家学者还深入了解了福建省近年来在深刻领悟“两个结合”方面的主要举措——

福建以“融通朱子文化,夯实文明根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为主题,先后举办了三届考亭论坛,深刻阐释了朱子学鲜活的时代价值;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签订《朱子文化传承发展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并共同举办“两个结合”重要论述学习研讨会;继续加强宋明理学中心建设,并出版《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书籍;推动国际儒学联合会在考亭书院设立全国第四个国际性儒学研修基地——“朱子研修基地”,并通过整合专家资源、深化学术研究、联合推广传播等,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好以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开辟新阵地

朱子学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还跨越民族和地域,传播至许多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影响力和时代价值。在本次大会上,不少国际政要、专家学者对此发表了见解。

对于塞舌尔前副总统文森特·梅里顿来说,朱子思想是领导者可以借鉴的实践指南。“朱熹强调,个人修养与治国理政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执政者与官员的品行操守,往往决定了该国的道德风貌与政治风气。由此,我深受启发:当公共服务以道德为根基、以自我修养为准则,它便能成为推动国家进步、造福人民的变革力量。”文森特·梅里顿说,“朱熹所强调的修身养德、道德领导力以及人性本善的理念,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纠偏’之道,提醒我们在治理、外交与国家共处方面,必须以德行和尊重为根基,秉持理解与和解的精神。”

对于韩国学者朴洪植来说,东亚共通的儒家文明是他的关注点。“儒家文明是东亚人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大邱韩医大学荣誉教授朴洪植说,“世界正转变为东西自由沟通的有机整体,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儒家文明与西方文化的协调。我们需要相互承认文化的普遍性、特殊性与主体性,儒家文明与朱熹哲学将能为人类繁荣提供创造性的里程碑。”

美国学者田浩则将关注点放在了跨文化研究和交流上,他表示:“我们都期待在当今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更多地了解朱子文化。今天的论坛可以说是东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双方文化异同的又一个新成果。”田浩表示,要正视彼此文化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意义,在强调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彼此解决类似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对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追求。

如何让朱子文化走向更广泛的“世界舆论场”?对此,阿塞拜疆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有自己的思考:“小语种翻译的特殊性也为朱子学的本地化传播提供了独特路径。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共建国家的朱子学研究正在兴起,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开辟了新阵地。小语种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更是文明互鉴的重要实践,它既面临着比大语种更严峻的跨文化挑战,也承载着促进文明平等对话的特殊使命。通过加强翻译人才培养、建立术语数据库、推动国际合作等举措,朱子学的小语种传播有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新纽带。”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青年是文化交流的先锋,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理解力,对广阔天地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与热情,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本次大会上,专家学者就朱子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承发扬发表观点、分享经验。

“朱子的理学创新也启发我们,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明的交流互鉴,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主旨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康震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特别推出了“中国思想与现代文明”青年研习项目,以文明的交流互鉴为目的,精选世界各国青年英才,向他们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智慧,并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阐述中国思想的魅力。项目举办10年来,共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国际青年学子的参与。

当前,AI大模型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利用好这一独特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语言广泛传播,是埃及籍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高山的研究方向。在以“文明交流互鉴与朱子学青年对话”为主题的分论坛中,高山表示,儒家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伦理价值,其核心概念如“仁”“礼”“君子”“天命”等不仅具有语言意义,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然而,这些概念在阿拉伯语翻译中往往因译者的文化背景、哲学立场和语言策略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表达。青年人才应该投身在技术创新中,优化儒家文化的阿拉伯语表达方式,也为中阿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

“中马两国虽相隔万里,但两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存在以家庭为核心、以社群为纽带的伦理观念。”马达加斯加学者唐磊将目光放在《朱子家训》的现实意义上,“《朱子家训》倡导的家庭伦理与马达加斯加‘和合文化’所蕴含的社群互助精神,既有互通,也能相互借鉴,这对于青年成长成才很重要。”

除此以外,海内外学者积极向大会投稿,大会收录了70多篇学术论文,分别聚焦“第二个结合”与朱子学的创新发展、全球文明倡议下的朱子文化国际传播、两岸朱子学与中华文化认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朱子学青年对话等主题,深入阐释,鞭辟入里。大会还设置了4场平行分论坛和1场圆桌沙龙,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代际、不同文化背景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

“福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用心用情抓好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网 incentive-icons
人民网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431598文章数 11807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