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微信群里,我看到有群友说:”人口老龄化是沉重的负担,都想活到一百岁,社会就完蛋了。“也有群友说:”应该引导,鼓励存量老龄人口有序出清。“这种将生命价值与经济负担直接挂钩,进而推导出极端结论的论调,不仅冰冷彻骨,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基石的严重侵蚀,必须予以旗帜鲜明的批驳。
“有序出清”这一词汇,本用于描述库存管理或资产处置,当它被套用在活生生的、有情感、有记忆、有尊严的老年群体身上时,其背后的逻辑令人不寒而栗。这种论调的本质,是将人彻底物化,将生命的价值简化为一张张成本收益表。它只计算了养老金、医疗资源的“消耗”,却选择性忽视了老年人作为智慧传承者、家庭维系者、文化承载者的巨大隐性价值,更彻底抹杀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尊严与权利。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恰恰体现在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尤其是如何对待那些曾经为社会创造价值、如今步入晚年的长者。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伦理,到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无不昭示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文明不可逾越的底线。任何以“社会效率”或“经济负担”为名,试图将特定年龄群体边缘化甚至“清除”的言论,都是在挑战这一底线,是文明进程中的严重倒退。
将老龄化 视为“沉重负担”,是一种典型的静态、片面分析。首先,它忽略了老年群体本身就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创新动力。“银发经济”涵盖健康服务、文化旅游、智能养老等诸多领域,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健康寿命的延长,许多老年人依然活跃在专业技术、社区服务、知识传授等岗位,以“老骥伏枥”的精神持续创造社会价值。
其次,所谓“负担”的成因复杂,并非源于老年人本身,而往往源于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产业结构转型滞后等结构性矛盾。将系统性问题简单归咎于一个年龄群体,无异于找“替罪羊”,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代际对立,撕裂社会共识。
面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正确的应对之道在于主动调整、积极转型,其核心是“优化社会结构”,而非“清除人口”。
一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提高全年龄段的劳动生产率,是应对抚养比上升的根本之策。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健康科技等,替代重复性体力劳动,弥补劳动力数量缺口,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生活与照护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发展企业年金与商业保险,鼓励个人储蓄性养老,构建更具韧性的养老财务支持网络。
四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公共设施、居住环境、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消除年龄歧视,鼓励老年人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五是适时调整生育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有利于生育的社会环境,以期在长远期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都想活到一百岁,社会就完蛋了”的预言,更像是一种面对复杂挑战时的恐慌与怠惰,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中实现的。我们追求的长寿,不应是生命长度的简单拉伸,而应是健康、有尊严、有意义的生命历程的延长。
一个现代、文明、发达的社会,绝不会因为其成员的长寿而“完蛋”;真正能让社会陷入危机的,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冷漠和思想的极端。每一位长者,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都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守护生命的尊严,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人类文明。
面对老龄化挑战,我们必须选择一条基于尊重、充满智慧、面向所有人的包容性发展道路,任何形式的“出清”论调,都必须被坚决地摒弃在文明社会的对话之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