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江佳峄
10月21日傍晚,岳塘区昭山镇楠木村炊烟袅袅。村民易铁钢拧开崭新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他利落地冲洗锅具,准备一家人的晚饭。
“自来水水质比过去的井水更有保障,再也不用担心冬季没水用了,心里踏实。”易铁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寻常人家的烟火气,折射的是楠木村饮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的喜悦,更是多方协作破解基层难题、合力攻坚的治理智慧。
![]()
楠木村村民易铁钢拧开水龙头冲洗锅具,生活用水无烦恼。
政府主导
筑牢供水工程“主心骨”
地处湘潭、株洲两市交界处的楠木村,位于岳塘区偏远地带,村民长期受季节性缺水困扰。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岳塘区将楠木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重点民生项目,区水利主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统筹整合39万元奖补资金,牵头对接湘潭中环水务公司,全程监督工程进度与质量。
随着15000米主管道顺利铺到村口,村民们不仅接入“城市水网”,更实现与城区“同源、同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该村多年的“缺水愁”。
村民参与
争做工程建设“主人翁”
主管道通村解决“大水”输送难题,但“最后一米”的入户安装仍面临资金缺口。
面对困境,楠木村“两委”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组织村民共商解决方案。在村“两委”动员下,村民们不等不靠,自发提出“筹工筹劳”方案。
20多名村民主动请缨,累计投入超过380个工时,顶着烈日开挖沟渠、铺设支管。他们不仅是工程的建设者,更是全过程的监督员——从管网走向到阀门定位,从材料验收到质量把关,村民全程参与。这不仅大幅节约了建设成本,更保障了工程在高效推进中保质保量完成。
在村民齐心协力下,4000余米支管网通达92户居民家中,220多位村民在国庆前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以往这类工程,每户需缴纳约3000元入户费,但这次通过村民筹工筹劳模式,把每户费用压减到500元。”楠木村党总支委员许振国算了笔民生账,“更重要的是,村民全程参与,对工程十分了解,哪里容易出问题、该怎么修,心里都有数,后期维护自然更高效、更到位。”
共管共护
当好长效管护“守护人”
通水只是起点,如何让清流永续?楠木村探索了一套“微治理”模式。
该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水费统一收取、缴纳以及与水务公司对接。同时,组内成员共同承担管网日常巡查与末端维护工作,运行中产生的水损及后续维护等公共费用,由组内住户公平分摊。这套机制依托乡亲的信任纽带,形成“共同管理、相互监督、责任共担”的良好氛围,不仅让饮水工程“建得成”,更护航其“管得好”“长受益”。
这股清流,是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见证,也是基层治理中政府主导、村集体牵头、村民参与的共建共治的生动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