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安顺专场召开。“十四五”以来,安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推进“两城三基地”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顺篇章。
安顺“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一个历史性跨越”、“两个标志性突破”、“五个显著性成效”。一个历史性跨越,是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两个标志性突破,一是贵州航空产业城取得标志性突破,二是一流旅游城市取得标志性突破。五个显著性成效,则分别为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成效显著、民生保障成效显著。
其中,安顺在航空产业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值得一提。“今后大家坐的国产大飞机,会有越来越多的贵州制造、安顺制造。”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恒斌在会上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和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航空头部企业关心支持下,安顺成立了航空产业城建设指挥部,组建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举全市之力推动贵州航空产业城取得突破性进展。尹恒斌介绍,目前安顺已经成功引进航空装备制造及其配套制造项目90个、总投资173亿元;开工建设航空产业重大项目171个、总投资378亿元。今年以来,全市航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
上述斐然成绩是安顺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的结果。一是整机制造。安顺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争取省级出台支持贵飞改革发展政策,推动贵飞主机生产研制能力突破提升,顺利建成112项目、安大锻造产业园、安吉精铸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航空产业链得到强化延伸,材料机加取得新进展,航空装备制造、关键产业备份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体系完整、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航空主机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二是民机配套。安顺创新谋划建设民机装备制造产业园,提升在安航空企业参与国产大飞机配套份额,进一步集聚产业生态。2024年,全市企业参与国产大飞机产业配套份额提升了280%,锻铸造方面配套份额更是高达70%以上。三是低空产业。安顺大力发展低空飞行器装备制造和场景应用。今年以来,广州亿航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黄果树实现常态化飞行,中航工业载人飞艇“祥云”AS700在“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完成西南地区首飞,镇宁启黔通航低空飞训营地火热运营,“打个飞的”游安顺已成为现实。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安顺探索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今年5月,安顺已经出台了《试点方案》,引进了一批优强企业,打造了一批应用场景,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全力推动低空产业释放蓬勃活力。第一,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指挥部,建立月调度机制,对照《试点方案》明确的20条试点专项,细化提出122项工作任务,定期调度、逐项落实。第二,围绕“低空+制造、业态、场景”等重点,谋划储备低空经济重点项目109个、总投资63亿元。第三,聚焦低空旅游、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重点,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全市低空有人驾驶航空器飞行2328架次、飞行时长约458小时,无人机飞行约12.93万架次、飞行时长约4.65万小时。第四,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5G-A基站64个,建成起降点2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6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233套。镇宁民用低空试验试飞基地、中航工业花江峡谷大桥低空气象外场实验基地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第五,对包含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飞行业态在内的新业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明确。统筹相关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联动航空产业引导私募基金,支持无人机整机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建设。据悉,安顺还专门预留了2万余亩工业用地保障项目建设;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分别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到单忠德、张彦仲、孙聪等杰出院士助力指导航空产业发展;出台了21条人才政策措施,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急需专业人才1630名,凝聚起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的强大合力。下一步,安顺将深化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航空头部企业的对接合作,围绕做强航空产业生态、完善航空产业链条、抓好航空产业招商等重点工作,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全力推动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罗思扬|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