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的苏北平原,秋风吹过枯黄的芦苇荡,却吹不散日军炮楼带来的压抑。新四军一师二旅旅长王必成站在土坡后,望着远处裕华据点的几座炮楼,眉头拧成了疙瘩。炮楼墙体用混凝土和石头浇灌,像几尊钢铁巨兽立在交通要道上,战士们试过挖地道、投炸药,甚至组织过两次强攻,都没能撼动分毫 —— 这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常态,日军用炮楼编织的 “囚笼”,正一点点压缩着我军的生存空间。
![]()
彼时的日军,已从最初的慌乱中稳住阵脚。他们摸清了新四军 “游击战” 的路数,开始在交通线、村镇周边疯狂修建炮楼。这些炮楼大多高三四层,墙体厚达半米,底层只留几个射击孔,上层连窗户都极少,活像直立在野外的 “大烟筒”。我军当时缺乏重武器,手榴弹扔上去只留个白印,子弹更是穿不透墙体。此前有次战斗,战士们付出四十人牺牲的代价,才攻下一座炮楼,进去后发现里面仅驻守四名日军,这样的伤亡比让每一位指挥员都心疼。
王必成深知,强攻绝非良策。他带领参谋们在煤油灯下反复研究,最终决定沿用 “地道战” 的老办法 —— 从百米外的芦苇荡出发,悄悄挖地道至炮楼底部,再用炸药引爆。战士们轮流上阵,借着夜色掩护,用小铲子一点点刨土,泥土装在布包里传递出来,生怕弄出半点声响。连续挖了三夜,地道终于推进到距离炮楼五十米处,可再往前挖时,战士们的手突然触到了湿泥 —— 日军早有防备,在炮楼周围挖了一圈深水槽,一旦地道挖穿,河水会瞬间倒灌,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淹死活人。
“撤!” 王必成咬着牙下达命令,看着战士们浑身泥泞地从地道里钻出来,脸上满是不甘,他的心里更不是滋味。部队已经在据点外围潜伏了五天,粮食所剩不多,再拖下去,日军的援军可能就要到了。那天傍晚,王必成独自在田埂上踱步,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眉头始终没松开 —— 他知道,这一仗不仅要拔掉炮楼,更要打破日军 “炮楼不可破” 的嚣张气焰,给当地百姓提气。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王必成回头,见是一位扛着锄头的老农,约莫六十岁年纪,脸上布满皱纹,却透着股庄稼人特有的沉稳。老农是附近村子的,叫陈阿公,这些天见部队在这一带活动,心里早有猜测。他放下锄头,笑着问:“同志,是不是为那炮楼犯愁哩?”
王必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他没指望老农能有什么办法,只是随口叹了句:“这炮楼太结实,硬攻不行,挖地道也被水挡着,难啊!”
没想到陈阿公听完,拍了拍胸脯,声音洪亮:“这点事算啥?交给我!保准一次就把那‘铁疙瘩’拔掉!”
王必成眼睛一亮,连忙追问:“老乡,你有啥法子?快说说!”
陈阿公蹲下身,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个圈,指着圈说:“这炮楼看着结实,可它透气啊!你想,里面的小鬼子要喘气,肯定有通风的地方。咱们找些干秸秆、稻草,堆在炮楼底下,再浇点煤油,一把火点着,浓烟顺着通风口往里面灌,要么把他们熏死,要么把他们呛得跑出来 —— 到时候你们再打,不就容易了?”
这话一出口,王必成只觉得眼前一亮,连日的愁云瞬间消散。他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招!老乡,你这主意太妙了!”
当天夜里,部队就开始行动。战士们分头去附近村子征集秸秆,老乡们一听是打鬼子,纷纷把家里的柴火、稻草都抱了过来,有的还主动帮忙捆扎。陈阿公也没闲着,带着几个年轻村民,摸黑绕到炮楼侧面,找到几处隐蔽的通风口,在周围做好标记。
深夜子时,风渐渐大了起来。王必成一声令下,战士们扛着捆好的秸秆,迅速堆在炮楼四周,浇上从日军运输队缴获的煤油。随着火把扔出,火光瞬间冲天,干燥的秸秆噼啪作响,浓烟滚滚,像一条黑色的巨龙,顺着通风口往炮楼里钻。
不过十分钟,炮楼里就传来了日军的嚎叫。起初是咳嗽声、咒骂声,接着是桌椅倒地的声响,最后,几个日军捂着鼻子、睁不开眼睛,跌跌撞撞地从炮楼门里跑出来 —— 他们哪里还顾得上抵抗,只想着逃离浓烟。
“打!” 王必成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在周围的战士们立刻开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在夜色中响起,跑出来的日军一个个应声倒地。没几分钟,战斗就结束了。战士们冲进炮楼,里面早已被浓烟笼罩,剩下的几名日军要么被熏晕,要么失去了抵抗力,没费多大劲就被俘虏。
第二天清晨,裕华据点的炮楼被逐一拆除,村民们闻讯赶来,看着倒塌的 “铁疙瘩”,纷纷拍手叫好。陈阿公站在人群里,看着王必成,笑得满脸皱纹:“同志,我说的没错吧,小鬼子的铁炮楼,也怕咱老百姓的土办法!”
王必成握着陈阿公的手,郑重地说:“老乡,这胜仗是你帮我们打赢的!啥时候都别忘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才是咱们最厉害的‘武器’!”
这场裕华之战,后来成了新四军敌后作战的经典案例。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场面,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再坚固的钢铁工事,也抵不过人民群众的智慧;再嚣张的敌人,也挡不住军民同心的力量。抗战八年,正是无数像陈阿公这样的百姓,用他们的经验、勇气和赤诚,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才最终打破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撑起了敌后战场的一片天。
如今再回望这场战斗,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次战术胜利,更看到了 “人民战争” 的深刻内涵 —— 军队与人民,从来都是鱼水相依;只要扎根人民、依靠人民,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这,正是那段峥嵘岁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