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由吉林市集邮公司发行的风光明信片,算上封套一共有11幅画面。从封套上的版权信息可知,这套明信片的制作属于上乘——其图片摄影由邹起程先生、朱乃华先生担纲,题字为书法名家窦黎明先生。
很遗憾,这套明信片上未见发行时间,鉴于画面中已经出现了临江门大桥,却未见世纪广场及世纪之舟,加之经过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的吉丰东路还很“朴实”,因而推测明信片可能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行,至少画面信息为那个时代。
![]()
封套的画面为江城广场,朗空祥云之下,松花江浩浩流淌,松江路上的高层建筑还不多,对岸江南地区更是一片苍翠之色。
![]()
封套内的十张明信片都各有极富诗意的单独名字,同时还附有英文,显然这套明信片是在努力向更广的范围宣传吉林市。如这张礼花绽放夜空、河灯密布江流的画面,就叫做“花簇江城”——Flowers in the city。
![]()
霞映松江(Songhua river sunset glow)是清晨临江门大桥的景观,此桥的修建加强了高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
荷摇山秀(Swinging lotus and green mountain)是北山荷花湖的风光,在画面中,荷花簇拥的曲桥、亭子,以及山上关帝庙的澄江阁现如今都已成为历史,其实就连关帝庙本体也已由神祠彻底变为佛教寺庙,新近这座庙内的装修进一步改变了寺庙原有的模样,虽然看着奢华,却让吉林市市民颇有陌生之感。
![]()
揽月初雪(Early snow of lanyue pavilion)是北山揽月亭的冬景。这里是北山公园东峰上的制高点,由此登高远眺原本可以一览天江拥城的景色,不过近二十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再登此亭,满眼已是高楼林立,大江则多被遮挡。
![]()
龙潭吐萃( Fresh grass of Longtan Mnt)是龙潭山上的夏季风光。龙潭即民间俗称的水牢,常被人们当作是一处有神灵的山间水面。在童年时,我和同伴们甚至怀疑其和长白山天池有着一样的成因。画面中不仅可见一池碧水,远处的清代牌坊还透着隐现的诗情画意。
![]()
湖上渔歌(Saliling in the lake)。这应是松花湖上的美景,青山巍巍,烟笼翠湖,佛若仙境一般,置身其间,如临太虚。
![]()
秋染摩崖(Moya monument in autumn)即金秋时节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这里为明代修建船厂时所凿记事石刻。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像猪髌骨一样的山崖。此处原本没有路,崖下即为滔滔江水,后修建了吉丰东路,所幸没有破坏山崖上的古迹。
![]()
雪场冬色(The skiing fiedld in winter)。吉林市是中国的滑雪天堂,在解放前即有多处滑雪场。上世纪八十年代,松花湖滑雪场已享誉国内。1994年之后又兴建了北大湖滑雪场。恕我眼拙,难辨山色,主观将此景认作北大湖滑雪场,如有错误,欢迎斧正。
![]()
雪雕霜铸(Building of snow and frost)。
![]()
玉裏教堂(Achurch in white)。
上面两张都是吉林市冬季的雾凇景观。原本冬季吉林城区的松花江上有冰上客栈奇观,后来修建丰满水电站,城区江面不再封冻,但上天一直眷顾吉林,把雾凇奇景作为冰上客栈的“平替”,安放在大江两岸。雾凇之美可谓叹为观止,连见多识广的大领导在游览之后也不禁挥毫赞誉: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很遗憾,目前在主城区,观赏雾凇的绝佳去处已经不多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