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科学家们用近12000年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林玉成团队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把过去近12000年的全球海平面数据拿出来做了对比。
结果发现,从1900年到2020年这120年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过去4000年里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快。
说得直白点,我们现在正经历着几千年来最快的海平面上升。
![]()
这个发现怎么来的?研究团队翻遍了各种古老的自然记录——珊瑚礁、红树林,这些东西就像是大自然的"日记本",忠实记录着过去海水涨到了哪里。
他们收集了成千上万条这样的数据,然后用林玉成自己开发的建模软件进行分析。这套软件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分辨出海平面变化背后的不同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海平面是怎么变化的。最后一次冰河时期结束后,从11700年前到8200年前,海平面涨得特别猛,平均每年上升10.7毫米。
想象一下,那时候地球上的冰正在大规模融化,海水自然就涨得快。到了大约6000年前,速度降到了每年2.8毫米。再往后到3000年前,每年只涨0.4毫米了,之后还在继续放缓。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19世纪。19世纪前半段,海平面每年只涨0.1毫米,慢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了后半段,突然加速到每年0.76毫米。这个变化不是巧合,正好对应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现在的情况更夸张。1990年到2020年这30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51毫米。更麻烦的是,这个速度本身还在加快。不是匀速上涨,是越涨越快。
为什么会涨得这么快?林玉成团队给出了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热胀冷缩的原理。海水温度升高了,体积就会膨胀,海平面自然就上去了。
![]()
第二个原因是冰在融化。山区的冰川、格陵兰岛的冰盖、南极洲的冰盖,这些冰融化后的水都流进了海洋。
林玉成在大学的声明里特别提到了冰川和冰盖的区别。冰川比较小,反应速度快,说化就化了。冰盖就不一样了,面积跟大陆差不多大,融化起来相对慢一些。格陵兰岛现在的情况就很明显,那里的冰盖融化速度正在肉眼可见地加快。
不过海平面上升这件事,不能全怪气候变化。地质活动也在起作用,有时候影响还挺大。
比如地壳板块运动。当一块板块滑到另一块板块下面,也就是地质学上说的俯冲作用,会把上面那块板块顶起来。
陆地抬高了,相对来说海平面就降低了。反过来也一样,有些地方的地壳在下沉,海平面的威胁就更严重了。
很多沿海大城市恰好建在河口附近。河口地区的地下是什么?是千百年来河流冲积下来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本来就比较松软,上面又盖起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修了一条条柏油马路。
这么大的重量压下去,地下的沉积层会被压实,整个陆地就往下沉。陆地下沉加上海平面上升,双重打击,情况就变得特别危险了。
雅加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座印度尼西亚的前首都,现在的沉降幅度大到让人难以想象。有些地区已经低于海平面了,靠什么活着?靠不停地抽水。
抽水泵24小时轰鸣,把渗进来的海水往外抽,才能勉强维持城市运转。这已经不是在跟海平面上升赛跑了,这是在跟时间赛跑。
这项研究跨越了近12000年,但它不是为了研究历史。它提供的是一张关于未来的地图,告诉我们哪些地方的海岸正在加速后退,哪些繁华的城市正站在水和陆地的边界线上。
![]()
过去4000年里,海平面相对平静,波动幅度很小。人类文明的大部分历史,就是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基于"海平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个前提。现在这个前提不成立了。
数据摆在那里,没法否认,也没法逃避。从每年0.4毫米到每年1.51毫米,从相对稳定到加速上升,这个变化趋势已经非常清楚了。
对沿海城市来说,这不是一个遥远的威胁,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有些城市在建海堤,有些在改造排水系统,还有些像雅加达那样,已经在考虑整体搬迁了。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意义,可能不在于它告诉我们海平面涨了多少,涨得有多快。它真正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过去那种相对平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需要重新思考人类和海洋的关系,重新规划我们的城市和未来。
海水还在继续上涨,速度还在继续加快。问题已经摆在面前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这是每个沿海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