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公元226年,魏国开国皇帝曹丕猝死洛阳,年仅40岁,他的儿子曹叡道出真相:"父皇一年吃了23斤石胆。" 这句话震惊朝野。
一个能征善战的帝王,竟死于自己的药物迷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段被掩盖的历史。
![]()
帝王的致命嗜好
黄初七年春天,洛阳城里发生了一件怪事。
曹丕原本计划前往许昌,走到城门前,许昌南门无故自崩。史书记载:"帝心恶之,遂不入。"一个征战沙场的帝王,居然被这种征兆吓退了。
![]()
这不像曹丕。
要知道,这个男人10岁就能在张绣叛乱中策马逃生,20多岁时在储君之争中击败了天才弟弟曹植,他的胆量从来不成问题。
真正的问题出在别处。
"石胆"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硫酸铜,古人称为铜盐,被列入五毒之一。第二种可能是"五石散"的别称,这是魏晋时期贵族圈流行的"仙药"。
无论哪种,都有剧毒。
![]()
曹丕为什么会迷上这玩意?
答案藏在《本草纲目》里,石胆通过炼制,人服用后,可长寿不老。
这句话对任何帝王都是致命诱惑,秦始皇为了长生派徐福东渡,汉武帝为了求仙建造承露盘,曹丕自然也不能免俗。
有意思的是,曹丕这种对奇异药物的迷恋,很可能来自家族遗传。
史书记载,曹操"好养性法,亦解方药",还"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
你没看错,曹操竟然吃野葛根,还喝毒酒。野葛是什么?断肠草的一种,剧毒植物。鸩酒更不用说,古代最著名的毒酒。
![]()
父子俩都有这种"以毒攻毒"的养生理念。
区别在于,曹操只是小剂量尝试,曹丕却彻底上瘾了。
![]()
臣下的投毒式献媚
曹丕手下有个官员叫王褒,职务是武都西都尉。
这个王褒很有眼色,他发现皇帝喜欢石胆,立刻嗅到了升官发财的机会。
![]()
王褒开始不惜重金,四处搜罗石胆。
武都郡地处今天的甘肃一带,正是产矿物的地方,王褒利用地理优势,大量收购石胆,然后进献给曹丕。
第一次,王褒献上了20斤石胆。
曹丕大喜,对这位"贴心"的下属赞不绝口。
第二年,王褒又献上3斤,史书记载这个细节很有意思,王褒才凑了3斤就急着进献,说明曹丕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很急。
曹丕为什么会对石胆如此渴求?
这里有个可怕的逻辑链条。
![]()
石胆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少量服用,确实有某种兴奋效果,会让人感觉"神明开朗"。这和现代毒品的作用机制类似,先给你快感,再让你依赖,最后要你命。
曹丕最初可能只是好奇试试,后来发现服用后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就越吃越多。
典型的成瘾行为模式。
加上帝王身份,没人敢劝阻,只有王褒这样的人拼命迎合,于是,曹丕一年内竟然服用了23斤石胆。
23斤是什么概念?普通人吃一两克硫酸铜就会中毒,曹丕吃了23斤,相当于11500克。
这已经不是服药,而是在慢性自杀。
如果曹丕服用的确实是五石散,情况可能更复杂。
五石散是魏晋时期的"网红药品",成分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物。
![]()
这东西最早由何晏推广,何晏是谁?曹操的养子,也是曹丕的义兄。何晏曾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五石散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就像今天的奢侈品,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魏晋名士几乎人人服用,包括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人。
如果曹丕服用的是五石散,那就不只是个人癖好,而是受了时代风气影响。
![]()
毒性发作与身体崩坏
硫酸铜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的是消化系统。
胃粘膜被腐蚀,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然后是肝肾功能损害,铜离子在体内蓄积,引发神经系统病变。
![]()
最可怕的是神经症状:兴奋、幻觉、狂躁,然后是抑制、昏迷。
曹丕曾经写过一首诗:"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这不是文学想象,而是典型的中毒幻觉,他真的以为自己要飞升成仙了。
史书记载了曹丕后期的一些反常举动。
比如,他突然对打猎格外痴迷,经常不听大臣劝阻,执意外出狩猎,忠臣鲍勋多次进谏,曹丕竟然以"阻挠圣驾"的罪名将鲍勋处死。
还有,他对弟弟曹植的迫害变得更加残酷。不仅多次贬谪曹植,还想方设法要置他于死地,著名的"七步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这些都不像一个正常人的行为。
更奇怪的是,曹丕对甄宓的态度。甄宓是他的结发妻子,也是曹叡的生母,仅仅因为其他妃嫔的挑拨,曹丕就下令赐死甄宓,还在她的七窍中塞满米糠。
这种变态的残忍,很可能就是长期中毒的结果。
曹丕原本身体很好。
史书记载,他"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箭法和骑术都很出色。10岁时在宛城之战中能够独自策马逃脱,证明他从小就有过人的身体素质。
这样一个健壮的男人,怎么会在40岁突然暴毙?
![]()
答案只有一个,长期的慢性中毒摧毁了他的身体。
硫酸铜对肝肾的损害是累积性的,刚开始可能只是轻微不适,后来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
![]()
突如其来的病危
黄初七年五月,曹丕的身体彻底垮了。
五月丙辰日,也就是6月28日,曹丕病重,史书用了"疾笃"二字,说明情况已经非常危险。
![]()
曹丕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连夜召来四位重臣: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这四个人将成为曹叡的顾命大臣。
这个安排后来证明是个巨大的错误。
司马懿就是在这次托孤中获得了权力基础,最终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的江山。曹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临终的托付,竟成了曹家覆灭的开始。
病榻上的曹丕,眼含热泪对重臣们说:"诸位先生,我气数已尽,但大魏仍国运昌隆,请诸君辅佐我的小儿子曹叡,防吴戒蜀,不遗余力。"
这番话说得悲壮,也说得无奈。
![]()
曹丕建立魏国才6年,正是需要他这个开国皇帝继续掌舵的时候,可他却要撒手人寰了。
曹叡当时只有22岁,经验不足,曹丕把一个未完成的统一大业,交给了一个年轻的儿子和四个未必可靠的大臣。
五月丁巳日,也就是6月29日,曹丕去世。
就在群臣悲伤哀悼的时候,年轻的曹叡说出了一句震惊所有人的话:"父皇一年吃了23斤石胆。"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
大臣们这才明白,开国皇帝的死因竟然如此荒唐,不是政治暗杀,不是战场负伤,而是自己把自己毒死了。
"听到曹叡的话,众臣又惊又怒。"
![]()
愤怒是因为曹丕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惊讶是因为这个秘密竟然瞒了这么久。
魏国根基不稳,开国皇帝却因为23斤石胆送了命,大臣们既惋惜又愤恨,最后只能化作一声长叹。
从那以后,臣子们对曹丕的死因三缄其口,再不提起。
这个秘密就这样被埋藏在历史深处,后世史学家在记录曹丕之死时,多用"病逝"二字带过,很少有人深究真正的死因。
直到今天,我们重新梳理史料,才发现这个惊人的真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吸毒而死的皇帝,竟然是曹丕。
![]()
这个发现让我们重新思考很多问题,权力的顶峰往往也是理性的终点。当一个人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往往也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
曹丕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制度的悲剧。
没有人敢劝阻皇帝的错误行为,只有王褒这样的人拼命迎合,结果就是,帝王在阿谀奉承中走向自我毁灭。
参考资料: 人民网福建频道:《从〈洛神赋〉看历史上真实的甄妃》- 详细记载了曹丕与甄宓的关系及其悲剧结局 澎湃新闻·湃客:《寒食散服用注意事项》- 学者吉川忠夫对魏晋时期五石散流行情况的专业分析 河北广播电视台:《曹丕承王位 曹植命多舛》- 权威媒体对曹丕夺嫡及执政期间行为的历史记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