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初,台湾还在东印度公司的账面上待着。荷兰人的把控持续三十多年,始终没给这片岛屿带来太多太平。郑成功从金门跃海而来,带着百艘战船,大半年,斩断了荷兰殖民者的根。清朝彼时更关注东南内陆,对跨海岛屿没那大把精力,不过对郑成功的强硬手腕与对先主的死忠劲,其实心里是又佩又怕。康熙甚至专门写过诗,字里行间流露敬重,不乏希望归降的念头——这算是两代人之间的无声角力吗?
![]()
郑成功不是容易妥协的人。把台湾收入囊中之后,他怎会满足小规模自保?不久他起了大年头:继续东进,拿下更多的岛屿,甚至盯上了吕宋群岛。现在看,若是计划成真,那片如今归美国人所有的群岛,或许海图上还有中国的名字。这不光是地盘的增长,还有太平洋贸易权。这样推论似乎过于乐观,海洋国家的对外影响力瞬息万变,当时谁能料到?
![]()
水军并不是动辄就能成功的,台湾虽富产,但孤岛难以凭一己之力支撑大军远征。郑氏政权想长久地与清朝较量,钱和粮是绕不过去的石头。经济压力所以日益加重,台湾自给足够,却不够扩张所需。反复掂量,发展方向只有沿太平洋诸岛。东边,吕宋最近也最诱人,那地西班牙人扎根多年,马尼拉已成东亚贸易的金字塔尖。真能一举收复,就对等于收获了对清朝长期抗衡的根本资本。
![]()
地缘上,台湾到吕宋之间隔着320公里吕宋海峡,这条航道是国际的重要节点,拿下吕宋即掌控通往美洲的大门。郑成功显然没想过停下来,看似激进,却很现实。这种海上链条,说是中国进入太平洋的敲门砖也不为过。控制吕宋群岛,郑氏政权会更有底气,环太平洋战略先一步布局谁不说好吗?
![]()
不过兵马未动,准备得趁机师出有名。台湾归属于明,收复有理有据。吕宋难度大,非得找个理由。偏偏1662年赶得巧,马尼拉发生华人大屠杀,消息像泼出去的水,搅动台湾。西班牙殖民者预感危险,他们怕郑成功海军来袭,干脆先把当地所有华人杀掉。华人社团无路可走,发急信求郑成功救援。
![]()
消息传到,郑成功马上拍桌子,直言要出兵吕宋,拯救同胞于水深火热。这番话说得有点重,既安抚岛内士气,也昭告自身的正义。这时候,意大利神父科罗被派去送国书,言辞直接。西班牙被指控虐待、杀戮华人,要求即刻改正,称臣纳贡。书写得蛮横,各方压力加大,大有先礼后兵之意。
![]()
郑成功心里清楚,这些话给西班牙人听也就意思意思。更主要的是让自家人不敢唱反调。口头上就得把士兵、将领和百姓情绪完全拉满,鼓气让大家都站在自己一边。其实也算是一种拿捏,谁敢软弱就不见好脸色,郑成功的暴脾气可不是传说。
![]()
计划刚起步,连番坏消息砸下来。清顺治死了,康熙继位。鳌拜建议迁界令,沿海二十年人撤财散,彻底打乱台湾经济节奏。台湾成了孤岛更多困局,生意断裂,资源断供,大军虽在,钱财难用。
![]()
接着父亲郑芝龙被康熙流放东北,谋逆罪坐实,最后还在宁古塔被斩首示众。台湾消息一到,郑成功成天郁郁寡欢,心绪跌到谷底。芝龙的死加深了他的仇恨,同时又自责不已。清明两头烧心,时间错位,无一件顺意。
![]()
家事也突然搅局。郑成功长子郑经,风流惹祸,偏爱中年妇人,常惹人骂。从前不少人敢怒不敢言,家底厚,不敢轻易出口。郑经的事郑成功又不是不知道,太忙了也就由着没管,谁料这次翻了大锅。
![]()
郑经与四弟的乳母陈氏搞上,生下儿子郑克臧,这事传开,婆家忍不下去,外家唐氏家族马上兴师问罪。唐显悦地位也不低,兵部尚书,亲家本该同心协力,偏偏遇上了这种事。信送到郑成功手里当场气得发抖,道德底线被触碰,他最不能忍的是家庭伦理出大篓子,家丑外扬,于公于私都受不了。
![]()
关键时刻,郑成功觉得只有大义灭亲能整肃军心。结果下令杀郑经的生母董氏、郑经、陈氏和孩子,一个没留情。其实只有董氏死了,郑经一家远在金门厦门,黄毓去杀却反被灭口。家里彻底失和,郑经直接杀了郑成功派去的人,反攻台湾,权力之争一触即发。
![]()
那个夏天,郑成功病倒了。心理负担和外部压力全线压过来,连茶饭都下不去。他嘴里念着“我无颜下去见先帝”,自己抓破脸皮吐血身亡,不到四十岁就走了。你说是否受家事拖累?也许不是,只是正好赶上了。
郑成功过世,台海局势一团糟。郑袭和郑经两人激战,权力争夺混乱,两方互不服。几个月后,郑经赢了,台湾暂时统一,郑袭则归了清廷。吕宋的计划也就此搁浅,兵员、经济、士气都大滑坡。西班牙军队也加强防守,喊来了葡萄牙水师,郑经已无胜算。后来他想重启计划,局势已不可同日而语,东征梦成了空想。
实际上,科技倒逼历史步伐,那会郑氏水军即使有一时英雄,也改不了清朝海禁之害。港口封了边,东南亚的贸易圈反转,华人地位趋弱,郑家难有未来。到了17世纪末,东南亚的华人社团多了不少依靠,清朝政权也开始在外推温和外交,谁还记得吕宋那些往事?
如果当时,郑经耐住性子,不生事端帮郑成功,吕宋或许易主,中国海疆加厚,这样的假设难以验证。时势转变频繁,攻占吕宋未必会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也可能,台湾、吕宋两地成为搅局者,不断惹出更多国际摩擦。多一份海洋贸易就真的能赢吗?大国角力从来都不是算式那么清晰。
不得不承认,海上的中国会有更多选择权。假如吕宋真能归于华夏,百年后东亚华人影响力更深,经济格局也未必能全盘改观。资源丰富但也得看有没有足够人力去开发。贸易、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肯定会强上不少,但若说全是好处,犹豫一下又觉得也不尽然。
现今笑谈郑成功,多半只记得他收复台湾的光辉。东征吕宋的遗愿变成了历史的未解谜题。后人只能拿着假设比划未来,想象中国会成什么样。可能环太平洋战略更完满,更有可能一场家事让大事业泡了汤。但也许,历史的弯道正好让后来者警醒,个人命运和家族细节有时候就能左右天下大势!
无论哪种可能,郑成功和吕宋之间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至于终点,没人知道会是哪一天算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