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理与行政区划:闽浙咽喉的生态秘境
政和县坐落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为南平市最东部县域,恰似福建通往浙江的 “东部门户”。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8°33′~119°47′、北纬 27°05′~27°23′之间,东接宁德市寿宁、周宁二县,南邻建瓯市与屏南县,西连建阳区,北与松溪县及浙江省庆元县交界,最东端至澄源乡前洋村,最北端抵岭腰乡外楼村,辖区东西最大距离达 72 千米,总面积 1744.24 平方千米。
截至 2024 年末,政和县下辖 1 个街道办事处(熊山街道)、4 个镇(石屯镇、东平镇、镇前镇、铁山镇)、5 个乡(星溪乡、外屯乡、岭腰乡、杨源乡、澄源乡),共辖 124 个建制村与 17 个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构成了 “一核四镇五乡” 的均衡发展格局。
二、历史沿革:年号赐县的文化印记
政和县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彼时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现存多处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出土珍贵文物两百余件,见证了早期文明的积淀。秦代属闽中郡,西汉隶会稽郡,东汉归侯官管辖,建安十二年(207 年)后分属建安、侯官二县,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演变,行政归属渐趋稳定。
其县名的由来蕴含一段佳话:北宋政和五年(1115 年),宋徽宗品尝到来自此地的白毫银针贡茶后,龙心大悦,遂将自己的 “政和” 年号赐予此地为县名,这一名称沿用近九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以帝王年号命名的县域之一。宋代是政和文化的鼎盛期,朱熹之父朱松在此首创星溪书院、云根书院等学府,开启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先河,朱熹亦常至云根书院讲学,使政和获 “先贤过化之乡” 的美誉。明清时期,政和文风延续,涌现出礼部侍郎吴廷用、中宪大臣陈桓等名流,同时作为闽北老革命根据地,叶飞、左丰美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战斗足迹,素有 “红旗不倒” 的赞誉。
三、自然与资源:林茶共生的绿色宝库
作为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政和县的生态底色尤为鲜明。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 149060 公顷,占境域面积的 85%,其中有林地面积 125847 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 79.7%,林海间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闽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鹫峰山北段穿境而过,在岭腰乡锦屏村形成了 “奇峰迭翠、云雾缭绕” 的独特景观,海拔 800-1000 米的区域年均气温仅 13.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 “翡翠锦屏”“小九寨沟”。
特色资源方面,政和县拥有 “中国锥栗之乡”“中国竹具工艺城” 两大金字招牌。锥栗种植历史悠久,果实饱满香甜,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竹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为竹具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原料,形成了从竹材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此外,境内溪流纵横,属闽江流域建溪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 10 万千瓦,为县域发展提供了清洁能源支撑。
四、经济发展:三产融合的进阶之路
2024 年,政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8.06 亿元,同比增长 5.0%,呈现出 “一产稳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 的良好态势。
- 第一产业:以茶叶、锥栗、毛竹为核心,增加值达 24.89 亿元,增长 2.9%。作为白毫银针的发源地,政和茶叶种植面积超 11 万亩,“政和白茶”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百年树龄的 “大白茶王” 仍生长在锦屏村,成为当地茶产业的活化石。锥栗种植面积达 20 万亩,年产量居全国前列,“政和锥栗” 同样享誉市场。
- 第二产业:以竹具工艺、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增加值 38.65 亿元,增长 5.6%。竹具产业形成了 “设计 - 生产 - 展示 - 销售” 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中国竹具工艺城” 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产品远销国内外;食品加工则聚焦茶叶、锥栗深加工,开发出白茶饼、锥栗酥等特色产品,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 第三产业:以文旅融合、电子商务为亮点,增加值 54.51 亿元,增长 5.0%。依托生态与文化资源,打造了多条乡村旅游线路,同时借力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政和白茶”“锥栗” 等特产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2024 年电商交易额突破 15 亿元。
五、文化与文旅:非遗瑰宝与山水画卷
政和县的文化基因中,“茶” 与 “戏” 尤为夺目。作为 “中国戏剧活化石” 的四平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唱腔古朴、表演粗犷,至今仍在杨源乡等村落定期上演,花桥庙会等民俗活动中,四平戏与茶灯戏、高山茶道相映成趣,展现出浓郁的乡土风情。新娘 “哭嫁” 习俗则以质朴的情感表达,留存了传统婚嫁文化的印记。
文旅资源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
- 自然景观:锦屏村的 “十八景” 堪称一绝,绿岛听松、虎头飞瀑、银杏秋妆等景致各具特色,矿洞神工、天池龙井等景观承载着地质与生态密码;七星公园作为城区绿色客厅,集游园、赏景、健身于一体,是市民日常休闲的首选之地,评分高达 4.8 分。
- 人文遗迹:云根书院遗址见证着朱子文化的传承,杨源乡的花桥始建于明代,桥廊上的彩绘与碑刻记录着历史变迁;东平镇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则诉说着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 特色体验:在龙村乡等茶区可参与白茶采摘、制作,感受 “岩韵茶香” 的魅力;竹具工艺城则能近距离观赏竹编、竹雕等非遗技艺的创作过程。
六、社会与民生:宜居宜业的幸福图景
截至 2024 年末,政和县常住人口约 17 万人,以汉族为主,畲、苗等少数民族在此和谐聚居。教育方面,传承 “先贤过化” 的文脉,现有中小学 68 所,幼儿园 92 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9.8%;医疗卫生领域,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构建起分级诊疗体系,2024 年基层诊疗量同比提升 12%,切实保障了群众健康。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有宁武高速、松建高速穿境而过,距武夷山机场约 150 公里,交通出行愈发便捷。住宿接待体系多元,既有星溪北路 1 号的高档酒店华美达广场酒店(评分 4.7),也有解放街 46 号的经济型政和酒店(评分 4.6),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从教育医疗到交通住宿,政和县正以稳步提升的民生保障,绘就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