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场酝酿多年的全球变革,在上周的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上,被一次“政治突袭”打回了原点。
超过60个国家将投票通过一项历史性的航运“碳税”计划,强制全球船只为污染买单,从而撬动一个高达3万亿美元的绿色转型市场。
但就在落槌前一刻,特朗普政府悍然出手,用赤裸裸的制裁威胁,硬生生将这项计划推迟了一整年。
![]()
“要么听我的,要么滚出去”
很多人将此解读为一场环保与经济的常规博弈,但看清牌桌下的底牌后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场关于气候的辩论,而是一场美国利用其全球霸权,对国际规则进行的精准拆解
当欧洲、中国、巴西等60多个国代表准备为这项已达成广泛共识的计划投下赞成票时,一连串来自华盛顿的“炮弹”从天而降。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先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将其定性为“全球绿色新骗局”,紧接着美国政府的“极限威胁”清单被甩在各国代表面前:
支持碳税?等着瞧吧,官员上“黑名单”、限制签证、提高你的船在美国的港口停靠费,甚至直接禁止入境!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这已经不是外交了,这是在自家后院的擂台上,指着所有人的鼻子说:“要么按我的规矩玩,要么就别玩了。”
面对这种几乎撕破脸的施压,原本的多数派联盟瞬间瓦解。最终,各国代表只能无奈地投票同意“延期一年”,眼睁睁看着一个可能改变全球航运格局的计划,死在了终点线前。
那么为什么美国要如此戏剧性地“翻脸”?答案与全球气候无关,而与美国国内政治息息相关。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特朗普的算盘:一场献给国内选民的“政治秀”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的发言一语道破天机:“美国阻止了联合国对美国消费者的大规模征税。”
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逻辑,他需要一个简单、粗暴且极具煽动性的故事讲给国内的选民听:一个遥远的国际组织,想联合一群外国人,从你的口袋里掏钱去搞他们那些虚伪的环保项目,而我,特朗普,阻止了他们!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在这套叙事里,全球航运业高达3%的碳排放(比很多工业国都多)被忽略了,3万亿美元的绿色转型机遇被抹去了,只剩下“我们”和“他们”的对立。这场国际会议,不过是他表演“美国优先”的一个绝佳舞台。
美国的这一击,造成的“内伤”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严重,它直接引爆了全球航运业内部早已存在的巨大分歧,点燃了一场“内战”。
![]()
一方是“革新派”,这些是已经投入巨资布局新能源船只和低碳燃料的大型船东。
他们迫切需要碳税政策落地,因为这会惩罚那些使用传统重油的竞争对手,让他们的前期投资获得回报。政策的搁浅,对他们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另一方是“保守派”,以希腊船王Angelicoussis为代表的传统巨头们,则长舒一口气。
他们痛斥碳税方案“过于激进”,认为高昂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引发全球性的“价格地狱”。特朗普的干预,客观上成了他们的“保护伞”。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而在这场巨头们的博弈中,最先倒下的,是那些真正的“造梦者”。全球无数刚刚起步的低碳氢气、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生产商,原本指望碳税能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
如今,市场需求一夜归零,他们的转型梦想瞬间变成了泡影。
![]()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摊牌了,60多国赞成也没用,投票推迟
小结
这起事件的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一项政策被推迟,而在于它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当一个超级大国决定不再遵守牌桌规则,而是直接掀桌子时,所谓的“国际共识”是多么脆弱。
这不再是一个关于航运或环保的问题,而是一个更根本的拷问:在一个日益分裂的世界里,还能够通过合作来解决共同的生存危机吗?至少在今天,华盛顿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