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AI实验室突破计算机视觉难题:让机器像人类一样"看懂"深度

0
分享至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2025年9月30日发表了一项关于单目深度估计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题为"BRIDGE - Building Reinforcement-Learning Depth-to-Image Data Generation Engine for Monocular Depth Estimation",该研究被收录在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中。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通过论文编号arXiv:2509.25077v2查询完整论文。

计算机视觉领域一直面临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的挑战:如何让机器通过一张普通照片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距离。就像人类能够通过一只眼睛估算桌子有多远、楼房有多高一样,这种能力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导航和虚拟现实技术都至关重要。然而,训练机器掌握这种能力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图像数据,而获取这些数据既昂贵又困难。

研究团队面临的核心问题就像是要教会一个从未见过真实世界的人如何判断距离。传统方法就像是给学生提供少量真实照片作为教材,但这些"教材"数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研究团队尝试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图像作为补充,但这些图像往往过于完美,与真实世界存在明显差距,就像用动画片教孩子认识真实动物一样效果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BRIDGE的创新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思路就像是建造一座连接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桥梁。他们首先收集了大量高精度的深度信息(也就是每个像素点距离相机的准确距离),然后训练了一个特殊的"画家"模型,这个模型能够根据深度信息绘制出看起来非常真实的图像。

这个"画家"模型的训练过程采用了强化学习技术,就像训练一个艺术家不断改进画技一样。系统会不断评估生成图像的质量,既要求图像看起来真实美观,又要确保深度信息的准确性。每当模型画出一幅更好的作品时,系统就会给予奖励,促使模型继续改进。经过这样的训练,这个"画家"最终能够生成既美观又准确的图像。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团队成功生成了超过2000万张高质量的图像,每张图像都配有精确的深度信息。这个数据量相当于传统方法收集数据量的数十倍。更重要的是,这些生成的图像在视觉效果上与真实照片几乎无法区分,同时保持了深度信息的高精度。

一、革命性的深度-图像生成引擎

研究团队开发的深度-图像生成引擎就像是一个高度智能的图像工厂。传统的计算机图像生成就像是按照固定模板批量生产产品,虽然效率高但缺乏变化和真实感。而BRIDGE系统则更像是聘请了一位天赋异禀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不仅能够根据深度蓝图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画作,还能确保每幅作品都严格遵循几何学原理。

这个生成引擎的工作原理可以比作专业摄影师的创作过程。当摄影师拿到一张地形图时,他需要想象出站在某个位置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然后创作出一张真实的照片。BRIDGE系统的深度-图像模型就具备了类似的能力,它能够接收深度地图作为输入,然后生成对应的彩色图像。

为了确保生成质量,系统采用了双重评价机制。第一重评价关注几何一致性,确保生成的图像严格遵循输入的深度信息。这就像是检查建筑师的设计图是否符合工程学原理一样。第二重评价关注视觉美观度,使用先进的美学评分系统确保生成的图像看起来自然真实。这种双重约束机制确保了生成图像既准确又美观。

强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与传统的训练方法不同,强化学习让模型能够直接从最终目标反向学习。就像训练一个厨师不仅要告诉他每个步骤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他品尝最终的菜品,从味道的好坏来调整烹饪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图像才是高质量的,从而持续改进生成效果。

经过这样的训练,BRIDGE系统能够从现有的合成数据集中提取深度信息,然后生成大量多样化的真实图像。这些图像涵盖了室内外各种场景,从家庭客厅到户外街景,从建筑内部到自然风光,极大地丰富了训练数据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每张生成的图像都自带精确的深度标注,这为后续的模型训练提供了宝贵的监督信息。

二、创新的混合监督训练策略

仅仅拥有大量生成数据还不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同样关键。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巧妙的混合监督策略,这种策略就像是结合了严格的教科书学习和灵活的实践探索。

在这个策略中,研究团队首先训练了一个强大的"老师"模型,这个老师模型专门在高精度的合成数据上进行训练,掌握了扎实的深度估计基础知识。然后,这个老师模型会为所有2000万张生成的图像提供深度预测,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批改作业并给出参考答案。

然而,研究团队并没有完全依赖这位"老师"的判断。他们意识到,即使是最优秀的老师也可能在某些细节上出现误判。因此,他们开发了一套相似性检测机制,这套机制能够识别出生成图像中哪些区域与原始高精度数据最为相似。

这个相似性检测过程就像是文物鉴定专家的工作方式。专家会仔细比较待鉴定文物与已知真品的各种特征,找出最为可信的部分。BRIDGE系统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一种是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几何对比,类似于比较两件文物的形状轮廓;另一种是直接的像素级相似度比较,类似于比较表面纹理的细节。

通过这种双重比较,系统能够生成一个"可信度地图",明确标出每张生成图像中哪些区域最接近真实情况。在这些高可信度的区域,系统会使用原始的高精度深度标注进行训练,确保模型学到最准确的信息。而在其他区域,系统则使用老师模型的预测结果,保证训练数据的完整性。

这种混合策略的优势在于兼顾了准确性和覆盖面。高精度的真实标注确保了模型在关键区域的准确性,而老师模型的预测则提供了全面的监督信息。这就像是让学生既能从权威教科书中学到标准答案,又能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获得实用技巧。

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还采用了分阶段训练的方法。模型首先在大规模数据上进行预训练,掌握基本的深度估计能力。然后在高精度数据上进行精细调整,就像是先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再进行专项强化训练。这种渐进式的学习方法确保了模型既有广泛的适应性,又有精确的判断能力。

三、卓越的性能表现与突破

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后,BRIDGE系统在多个权威测试数据集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测试就像是让训练有素的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检验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能力。

在室内场景测试中,BRIDGE系统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节捕捉能力。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反射表面,比如镜子或者光滑的桌面,就像人在昏暗环境中难以判断镜子的深度一样。但BRIDGE系统能够清晰地区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表面,准确估计它们的距离。在一个典型的客厅场景中,系统不仅能够准确识别沙发、茶几等家具的距离,还能精确判断电视屏幕的反射表面,甚至连远处桌腿这样的细小物体也能准确定位。

户外场景的测试结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城市街道场景中,BRIDGE系统能够清晰地区分远处的建筑物、中距离的车辆和近处的行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在处理相似颜色物体时表现出色,比如能够准确区分一个人的头部和背景建筑物,即使两者在颜色上非常相近。这种能力对于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极其重要。

在数量化的评测指标上,BRIDGE系统同样表现优异。在多个标准测试集上,系统的准确率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室内场景的NYUv2数据集上,系统达到了98.2%的δ1准确率,这意味着超过98%的像素点的深度预测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相比之下,之前的最佳方法只能达到97.9%的准确率,看似微小的提升实际上代表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更重要的是,BRIDGE系统在训练效率上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传统的最先进方法需要使用6200万张图像进行训练,而BRIDGE系统仅使用2000万张生成图像就达到了更好的效果。这就像是一个学生用更少的学习时间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充分证明了数据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

系统在处理"野外"图像时的表现尤其值得称赞。这些图像来自真实世界的各种场景,没有经过特殊处理或标准化,就像是突然考试时遇到的意外题目。BRIDGE系统在这些挑战性场景中仍然保持了出色的性能,能够准确处理透明雨伞、复杂建筑结构等困难对象。这种强大的泛化能力证明了系统不只是"死记硬背"训练数据,而是真正学会了理解三维空间结构。

四、技术创新的深层意义

BRIDGE系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性能的提升,更在于它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传统的深度估计研究就像是在有限的食材中反复尝试不同的烹饪方法,虽然也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但始终受到原材料的限制。而BRIDGE系统则相当于发明了一种全新的"食材生产"方法,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这种数据生成方法的创新意义远超深度估计本身。在人工智能的许多应用领域,高质量标注数据的稀缺都是制约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医疗影像诊断需要大量专家标注的病例图像,自动驾驶需要无数小时的真实道路数据,机器翻译需要海量的双语对照文本。BRIDGE系统展示的强化学习数据生成范式为这些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从技术架构的角度来看,BRIDGE系统实现了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完美融合。生成模型负责创造新的数据,判别模型负责理解和分析数据,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这种协同工作的模式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其中有负责创意的艺术家,也有负责评判的评论家,双方的合作产生了单独工作无法达到的效果。

强化学习在数据生成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传统的数据生成往往依赖于预定义的损失函数和优化目标,就像是按照固定食谱做菜。而强化学习允许系统在实践中学习什么样的数据才是真正有用的,就像是让厨师根据食客的反馈不断改进菜品。这种自适应的学习机制使得数据生成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

混合监督策略的提出也为机器学习领域贡献了新的训练范式。如何在有限的高质量标注数据和大量的噪声标注数据之间找到平衡,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BRIDGE系统通过相似性检测机制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其他需要处理混合质量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五、广阔的应用前景

BRIDGE系统的成功为众多实际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在自动驾驶领域,准确的深度估计是车辆安全行驶的基础。BRIDGE系统能够帮助车载计算机更准确地判断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及时做出制动或转向决策。特别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系统对细节的精确捕捉能力将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将从这项研究中受益匪浅。准确的深度信息是实现逼真AR/VR体验的关键要素。BRIDGE系统能够帮助AR应用更准确地将虚拟物体放置在真实场景中,让虚拟家具看起来真的摆放在房间里,或者让游戏角色自然地与真实环境互动。

在机器人技术方面,深度估计能力的提升将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导航复杂环境。无论是家用清扫机器人需要避开家具障碍,还是工业机器人需要精确抓取物品,准确的深度感知都是不可或缺的。BRIDGE系统的高精度和强泛化能力将让机器人在各种未知环境中都能可靠工作。

三维重建和摄影测量领域同样充满机遇。建筑师可以用单张照片快速生成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考古学家可以通过老照片重建历史遗迹的三维结构,普通用户也可以轻松将二维照片转换为立体图像。这种技术的普及将让三维内容创作变得更加便民和高效。

更重要的是,BRIDGE系统展示的数据生成方法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数据的技术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为数据稀缺的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六、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BRIDGE系统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当前系统主要针对静态场景进行优化,对于动态场景的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真实世界中的大多数场景都包含运动元素,比如行驶的车辆、走动的行人、飘动的树叶等。如何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处理这些动态变化,是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计算效率也是需要持续优化的方面。虽然BRIDGE系统在训练效率上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生成2000万张高质量图像仍然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生成效率,让更多研究机构和公司能够使用这种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工程挑战。

数据多样性的进一步扩展也值得期待。当前系统主要基于现有的合成数据集进行扩展,虽然已经大大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能需要结合更多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包括不同天气条件、不同光照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场景等,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通用性。

跨域适应能力的增强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目前的系统主要在真实感图像上表现出色,但如何让同样的技术适用于艺术画作、卡通图像或者其他风格化的图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隐私和伦理考虑也不容忽视。随着数据生成技术的日益强大,如何确保生成的数据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如何防止技术被恶意使用,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使用准则将是技术普及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说到底,BRIDGE系统代表了人工智能在解决数据稀缺问题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方法和训练策略,研究团队不仅在深度估计任务上取得了优异成果,更重要的是为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加速各种基于视觉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从自动驾驶到增强现实,从机器人导航到三维重建,都将受益于更准确、更可靠的深度感知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让机器像人类一样准确感知三维世界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BRIDGE系统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向着构建更智能、更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这种进步最终将惠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

Q&A

Q1:BRIDGE系统是什么?它能做什么?

A:BRIDGE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深度估计系统,它的核心能力是通过单张普通照片准确判断画面中每个物体的远近距离。就像人类用一只眼睛也能估算距离一样,BRIDGE让计算机也具备了这种能力。该系统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增强现实等需要理解三维空间的应用场景。

Q2:BRIDGE系统如何解决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

A:BRIDGE创新性地开发了一个"数据工厂",能够根据现有的深度信息自动生成大量高质量的真实图像。这个过程就像是训练一个艺术家,让它根据地形图画出逼真的风景照。通过这种方法,系统生成了超过2000万张配有精确深度标注的图像,大大解决了高质量训练数据稀缺的问题。

Q3:BRIDGE系统的性能表现如何?比其他方法好在哪里?

A:BRIDGE在多个权威测试中都取得了最佳成果,在室内场景测试中达到了98.2%的准确率,超越了之前的所有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仅用2000万张图像就超过了需要6200万张图像的传统方法,训练效率提升显著。系统特别擅长处理反射表面、细小物体等困难场景,在真实世界的复杂环境中表现尤其出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反向错峰失败!浙江秋假大军席卷全国,火车上全是写作业的娃,淡季出行堵成春运

反向错峰失败!浙江秋假大军席卷全国,火车上全是写作业的娃,淡季出行堵成春运

绍兴E网
2025-11-12 16:28:45
许金花,死刑!

许金花,死刑!

鲁中晨报
2025-11-12 06:59:01
副院长与门诊副主任不雅照,背后的警示?

副院长与门诊副主任不雅照,背后的警示?

小小一米月儿
2025-11-08 08:57:20
离婚证背面有囍字?民政部门:属实,是防伪标志

离婚证背面有囍字?民政部门:属实,是防伪标志

极目新闻
2025-11-12 18:22:24
内马尔被换下后情绪失控,队友直言:他非但没帮上忙,反制造麻烦

内马尔被换下后情绪失控,队友直言:他非但没帮上忙,反制造麻烦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13 00:15:27
狂赢54分!山东轻取2连胜,张博源22+4,王证15+4,王刚全力冲金

狂赢54分!山东轻取2连胜,张博源22+4,王证15+4,王刚全力冲金

萌兰聊个球
2025-11-12 21:51:56
还要脸吗?当红国脚解围踢空气,中国队又输越南,邵佳一失望而归

还要脸吗?当红国脚解围踢空气,中国队又输越南,邵佳一失望而归

国足风云
2025-11-12 21:33:27
战争正式打响!大陆终于对台“下狠手”了!外媒:台积电插翅难逃

战争正式打响!大陆终于对台“下狠手”了!外媒:台积电插翅难逃

近史博览
2025-11-11 14:20:26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泠泠说史
2025-11-11 18:10:39
广东20岁瘫痪小伙绑氢气球将自己升入百米高空,降落时剪断绳子,残联回应

广东20岁瘫痪小伙绑氢气球将自己升入百米高空,降落时剪断绳子,残联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2 15:14:22
儿童电话手表成中小学生“社交硬通货”!催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灰色产业链

儿童电话手表成中小学生“社交硬通货”!催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灰色产业链

封面新闻
2025-11-12 22:27:05
国米主帅的用人艺术!激活两名“新援”,揭示泰西上位失败原因!

国米主帅的用人艺术!激活两名“新援”,揭示泰西上位失败原因!

肥强侃球
2025-11-12 22:34:16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专栏丨破“经济脱碳”困局 中国方案有启示

专栏丨破“经济脱碳”困局 中国方案有启示

新华社
2025-11-12 17:54:04
两条新闻,全翻车了...

两条新闻,全翻车了...

胖胖说他不胖
2025-11-11 16:28:47
河南省纪委监委:文海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河南省纪委监委:文海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鲁中晨报
2025-11-11 18:31:02
怕丢2000亿市场?茅台入局光瓶酒,成为中产茅粉的口粮新宠

怕丢2000亿市场?茅台入局光瓶酒,成为中产茅粉的口粮新宠

影像渭南
2025-11-12 17:54:08
打?奉陪到底,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开始算账,第一个收拾美国

打?奉陪到底,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开始算账,第一个收拾美国

来科点谱
2025-11-12 08:56:47
女性“高潮”的秘密:别再假装了,教你的伴侣如何带你到达巅峰

女性“高潮”的秘密:别再假装了,教你的伴侣如何带你到达巅峰

精彩分享快乐
2025-11-12 00:05:03
广东男篮三枚金牌到手,14中1,吴前也是东道主夺冠功臣

广东男篮三枚金牌到手,14中1,吴前也是东道主夺冠功臣

姜大叔侃球
2025-11-12 21:36:31
2025-11-13 05:35:00
至顶AI实验室 incentive-icons
至顶AI实验室
一个专注于探索生成式AI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的实验室。
597文章数 1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头条要闻

男子打92岁母亲 邻居:老人4女1子 打人者为小儿子

头条要闻

男子打92岁母亲 邻居:老人4女1子 打人者为小儿子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艺术
亲子
数码

旅游要闻

638栋楼的灯光秀,与滕王阁的千年对话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艺术要闻

春色满园,惊艳美女写真让你目不转睛!

亲子要闻

男孩总是躁怒崩溃,送去医院就诊,被确诊的却是孩子父母

数码要闻

京东11.11办公平板成交额同比增150% 游戏平板表现亮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