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高血压危害极大,那就是夜间高血压。它可能白天数值正常,但当夜幕降临,人们进入沉睡后血压数值居高不下,像无形的腐蚀剂日夜侵蚀血管,在无声无息中埋下心肌梗死、脑梗的祸根。若说普通高血压是潜伏的杀手,夜间高血压便是“暗夜刺客”,其隐蔽性更甚,危害更烈。怎样科学识别并控制夜间高血压?我国专家组织编写的《夜间高血压管理亚洲专家共识》给出了破局之策。
![]()
01
夜间高血压
更隐匿更难觉察
对健康而言,高血压堪比杀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发现,≥35岁中国高血压患者中,无症状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非常普遍。研究还发现,随着血压的升高,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病患病率也越高。
南方医科大学许顶立教授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的人相比,血压在120~140/80~90毫米汞柱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要增加66%。
《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全球范围内,归因于高血压的痴呆症大约占15.8%,30~44岁诊断的高血压对痴呆症的影响最大。
夜间高血压危害更甚。《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表明,动态血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更能预测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风险。
那么,什么是夜间高血压?其医学定义为: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夜间平均血压≥120/7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夜间高血压。这种情况与白天的血压高低无关。即使白天血压完全正常,也可能是一名“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
中国人群是夜间高血压的“重灾区”,这与我们的高盐饮食、盐敏感性高等特点密切相关。近半数中国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不达标。数据显示,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夜间高血压发生率高达49.3%。更令人担忧的是,夜间高血压的治疗达标率仅为27.2%。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患者夜间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重点人群不可忽视夜间血压控制。《夜间高血压管理亚洲专家共识》指出,如果属于以下人群,请务必重视夜间血压监测:老年人;高盐饮食者;患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打鼾严重)、失眠的人群;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
02
夜间血压高
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危害更大
夜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警器”,其危害性甚至超过白天高血压。
《柳叶刀》发布的一项覆盖近6万人、随访近10年的大型研究显示,夜间收缩压(高压)每增加11.5毫米汞柱,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5%,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51%。在预测死亡风险的能力上,夜间血压的“威力”是日间血压的约1.5倍,是诊室血压的6倍。
发表在《循环》上的一项日本研究发现,即使白天血压在正常范围,但夜间血压高,仍会增加未来心血管病风险,尤其心力衰竭风险。研究显示,在考虑人口学特征和临床风险因素后,睡眠时血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8%,心力衰竭风险增加25%。而且,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人,即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高者,体现更为明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高可能会“伤”脑。研究者指出,夜间血压高似乎放大了高血压对脑血管健康以及认知能力的危害。研究显示,在考虑了年龄之后,夜间血压高的高血压患者,其脑部白质病变会增加1倍以上。
为什么夜间高血压危害这么大?夜间本该是身体休息、血压下降的时段。如果血压持续高位,会像海浪一样不停冲刷心、脑、肾等靶器官,长此以往,会导致心脏: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大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肾脏:肾功能损害、蛋白尿。
03
管理夜间高血压
做到8点更易控制
那么,如何控制夜间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管理亚洲专家共识》的核心建议如下:
01
积极筛查
初诊或血压控制不佳者,以及上述高危人群,推荐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02
家庭监测
使用经过认证的、带有夜间血压测量功能的家庭血压计,在清晨测量血压有助于间接发现夜间高血压。
![]()
03
明确目标
原则上,应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120/70毫米汞柱以下(需根据个人情况个体化调整)。
![]()
04
生活方式干预
一是严格限盐,目标是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高血压肾病患者更需严格。二是改善睡眠,保证6~8小时有效睡眠,改善睡眠环境,减少夜尿(如避免睡前服用利尿剂)。三是管理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与焦虑。
![]()
05
足量长效药物治疗
使用足剂量的长效降压药是控制24小时血压的基石,确保药效能覆盖整个夜间。
![]()
06
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如睡眠呼吸暂停、慢性肾病等伴随疾病。
![]()
07
优选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优先选择在临床研究中被证实对降低夜间血压有优势的药物。
![]()
08
关于服药时间
目前对于是否应在睡前服药(时间治疗学)仍有争议。国际高血压学会共识建议长效药早晨服用,不常规推荐夜间服药。具体方案请务必遵从医嘱。
![]()
《夜间高血压管理亚洲专家共识》告诉我们,血压管理不能只看白天,更要关注夜晚。控制好夜间血压,是保护心、脑、肾,延长寿命的关键一步。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董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