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起,一位自称“路过市民”的深圳小哥每天下班后用随身携带的卷尺丈量街头缺陷,并在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两年来累计上传千余条,被网民封为“卷尺哥”。
视频里,他固定以一句“大家来看看”开场,随即用卷尺量出天桥坡道仅48厘米、人行道石板高出7厘米、盲道被金属立柱阻断等具体数据,画面简洁却直指安全隐患。
![]()
“卷尺哥”最早一条引发集中关注的视频拍摄于2023年5月,内容显示盐田区海山人行天桥两侧坡道宽度不足,婴儿车无法推过。
视频发布次日,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加宽坡道至70厘米,并更换防滑材料,施工队在48小时内完成改造。
该案例在2025年10月21日晚被央视《新闻1+1》作为“城市治理与市民参与双向奔赴”的样本播出。
2025年10月20日上午,“卷尺哥”再次发布视频,指出深盐路与东海路交界路面因重柜车频繁掉头出现大面积破损。
盐田区建筑工务署当天下午即联合交通、交警部门制定疏解方案,21日10时进场围挡,开始铣刨旧沥青并重新铺设。
记者22日在现场看到,破损区域已完成底层摊铺,预计23日早高峰前恢复通车,全程不超过72小时。
![]()
面对“是否因网红身份才获极速回应”的质疑,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表示,深圳2022年11月上线“@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注册用户超2000万,日均受理诉求1.4万件,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
平台同时运行“未诉先办”算法,对42个平台主动抓取线索,至今已核实17万条并生成工单5000余件,“卷尺哥”只是被算法捕捉到的普通用户之一。
![]()
卷尺哥”本人始终拒绝透露姓名与职业,只在账号首页写下“视频系工作之余拍摄,愿你出行更安全”。
10月22日,其账号粉丝已突破230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4800万次,但首页仍保持“不接受商务合作”的醒目提示。
他反映的问题涵盖道路、绿化、交通设施、无障碍通道等十余个领域,平均整改时长为3天,最短的“钉子树”占道案例从发布到迁移仅用时8小时。
10月22日傍晚,“卷尺哥”发布最新一条视频,显示福田区益田路与福民路交汇处一处新铺盲道被共享单车堆放阻断。
视频发出40分钟后,福田街道执法队抵达现场,清运违停车辆并设置隔离桩。
“卷尺哥”不是特权阶层,也不是财政聘任的巡查员,他只是下班后多带了一把卷尺、多按了一次上传,只为了大家出行更安全。
![]()
超大城市治理难在末梢失效,“卷尺哥”现象说明深圳的民有所呼、呼有所应机制已初步打通。
但长远看仍需把“市民卷尺”转化为“制度卷尺”,通过常态化巡查、标准化验收把“秒改”变为“无改”,才是公共服务的终极目标。
城市治理制度再精密,也必然留下缝隙,人人都有权利和责任成为“卷尺哥”,用随手拍、随手量、随手问,把缝隙亮出来。
补缺不是与谁作对,而是让管理部门、执行单位在众目睽睽下不得不做得更好,这正是现代市民社会的核心素养。
监督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更是责任。
![]()
深圳市政的快速响应离不开“钱跟得上、人跟得上、机制跟得上”。
深圳市财政局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88亿元,其中城市维护与建设科目安排421亿元,占支出比重9%,远高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平均4.7%的水平。
同时,深圳把“@深圳-民意速办”纳入绩效考评,部门响应超时一次扣减当年绩效奖金的2%,连续两次超时启动问责。
财力与制度双轮驱动,才让“卷尺哥”的每一条视频都能转化为工单、经费和工期,而不是停留在“已阅”层面。
全国多数城市并没有深圳这般富裕的财政支持,也缺乏线上闭环考评,但深圳样本的价值恰恰在于,先示范,再复制,让“秒改”从特区速度变成中国速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