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韩国峰会临近,特朗普公布访华计划,并就台湾问题表态,中方回应

0
分享至

10月20日,韩国刚把apec峰会的办公室布景做好,就等着10月底各国领导人纷纷登机前往,白宫那边却突然冒出个新闻。

特朗普对媒体说,自己正计划2026年初访问中国,还提到了台湾问题,话里话外给人一种“中美要在台湾问题上坐下来谈谈”的感觉。

有人说这是新一轮中美互动的信号,也有人说这是特朗普故技重施,用谈判来制造外交存在感,但不管怎么看,这波操作瞄准的,不只是中方的表态,更是峰会前国际舆论的注意力。



台湾问题被“打包”,中方立场没变

特朗普这次发言最让人关注的,不是访华本身,而是他隐晦的暗示双方可能会谈论台湾问题,这话听起来轻描淡写,但背后可不简单。

我国第二天就做了回应,态度非常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事不容讨论——也就是说,别想拿它当谈判内容,中方不止一次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础,不是谁说改就能改的。

中方的话说得一点都不绕弯子,既表达了愿意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台湾问题的态度,也表示绝不会同意任何国家或者个人侵犯中国主权。



谁要是想拿台湾问题“换条件”“做买卖”,那就压根谈不下去,中方把这条线画得清清楚楚,既是对众多试探者的回应,也是给特朗普泼了一盆冷水。

特朗普先声夺人,想抢占中美对话节奏

特朗普突然放话说要访华,是不是就代表他真的想缓和中美关系?也许并不完全是这样。

从他一贯的风格来看,这更像是一次“话题预埋”,先放出风声,把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吸引过来,再顺势抛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比如台湾,再比如贸易。



这招他以前也用过,先制造一个“我要做大事”的印象,然后再慢慢引导外界接受他的议题设定,这和真正坐下来谈合作,是两回事。

至于现在为什么又把台湾问题拉出来讲,眼下,美国国内党争激烈,预算谈不下来,移民问题也越来越棘手,特朗普需要一个“能驾驭复杂局势”的形象,他一旦把中美关系拉到聚光灯下,就可以在国内刷一波“外交强人”的存在感。

但中国显然没有接招,中方的态度是,你要谈,欢迎;但不要搞“先声夺人”的那一套,更不要试图把敏感议题捆绑成交易。



除了台湾问题,特朗普这次还顺手甩出了几个老熟人:稀土、大豆、芬太尼,他的意思很直接,要是中国在这些议题上让美国感到舒服,那美国就考虑给点“好处”,比如降低关税。

这种提前把话题炒热的方式,其实更像是施压,但问题在于,中国现在的态度已经很成熟了,不会因为几个条件就改变原则。

比如稀土,中国之前已经加强了出口管理,这种决定早就通过,无可辩驳,不会因为外界说两句就改主意。



大豆的问题更简单,在中方看来,买不买美国大豆,得看市场需求和价格,而不是政治气氛,美国想靠大豆换政策,中方显然不配合。

至于芬太尼,美国芬太尼泛滥来源于政府不作为,与中国无关。

所以,特朗普这次所谓的“条件式谈判”,中方压根不吃这一套,中方反复强调,谈判要在美国认错的情况下谈判,不没有这个基础双方很难往下继续进行。



对比之下,谁更稳?

从这次互动可以看出,中美两边对待对话的态度差别挺大,特朗普这边节奏快,说话直接,信息密集,看起来动作很多,可细看之下,大多数都是口头上的“预设”,他想通过主动放风来抢占议程,引导舆论,给对手制造压力。

而中方这边则节奏稳,回应克制但话有分量,是把自己的底线说清楚,再把规则摆出来,这种方式虽然没有话题性强,但却更具稳定性。

中方的策略就是这样只要不踩底线,话永远可以说,但如果你想把原则变成筹码,那就没得谈。



特朗普嘴上说得挺轻松,说明年初访问中国,但真要成行,还得看他是不是真有诚意。

中美外交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如果你不为谈判,只为捣乱,那这访问就变了味,中方欢迎建设性的交流,但不是谁说来就来,更不是谁想拿访问当筹码就能谈出结果,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中方对于高层互动一直是积极的,但前提是不能带着“交易清单”上门,如果美国一上来就要占便宜,那中方也有自己的节奏。



所以这次特朗普的“访华预告”,更像是一种试探,看看中方会不会接招,但从目前来看,中方的回应已经给出了答案:欢迎合作,但不接受讹诈。

接下来怎么走,关键看美国怎么做

特朗普希望通过制造议题热度来掌控节奏,通过媒体放风来影响舆论预期,这种方式虽然声音大,但风险也高,很容易引发误判,甚至把原本可以谈的问题搞得更复杂。

而中国这边则更注重稳定性,话不多,但每句话都经过推敲,中方不是不想谈,而是要把规则先讲清楚,哪些能谈,哪些不能碰,得心里有数。



从这点来看,未来中美关系能不能走向缓和,不是看谁先说“我想谈”,而是看谁能真正拿出诚意,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如果真想要一次有建设性的访问,就得先处理好自己设置的议题顺序,如果他还想把台湾问题放在谈判桌上,那这趟“访问”可能就停在机场,连门都进不去。

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道理

这次事件其实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国之间的交往,靠的是原则,特朗普的这波操作更像是一场“话题营销”,意在制造外交动静,为自己争取国内外的关注。



未来中美是否能走出当前的僵局,关键不在于谁先发起对话,而在于对话有没有基础,中方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可以谈,但不能碰红线。

谁真诚,谁投机,时间久了自然看得清,中美对话的方向,不是靠谁嗓门大来决定,而是看谁更懂得尊重和负责,这场外交交锋,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赢梯 incentive-icons
赢梯
回看历史
1512文章数 1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