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你的歌是火把,照亮了黑暗中的路;你的血是种子,埋进土地终将开花。” 这是诗人艾青悼念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音乐家、作曲家,左翼音乐运动的先驱之一--任光而作的诗。
代表作《渔光曲》的诞生
任光1900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一个石匠家庭,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尤其擅长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
1919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里昂大学学习音乐,并进入钢琴制造厂工作,掌握了钢琴调音和制造技术。这段经历让他深入接触西方古典音乐,也奠定了他融合中西音乐风格的基础。
1928年回国后,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音乐部主任。
这一时期,他结识了聂耳、冼星海、田汉等左翼文艺家,共同推动“新兴音乐运动”。他利用唱片公司的资源,积极推广进步歌曲,录制了大量抗日救亡作品。
1934年,任光为电影《渔光曲》创作同名主题曲,由安娥作词。
《渔光曲》借鉴江南渔歌,旋律质朴流畅,情感真挚。歌曲以凄美旋律描绘渔民苦难,唱出“鱼儿难捕租税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的悲怆现实。
影片上映后轰动全国,主题曲传遍大街小巷,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歌曲之一,甚至被国际媒体誉为“东方最伟大的抒情诗”。这部影片连续84天在上海热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票房纪录。
作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核心成员,他与聂耳、冼星海等人共同开创了中国革命音乐的新道路。
![]()
生死相托的战友情
1931年聂耳则刚从云南来沪追求音乐理想,任光时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
任光欣赏聂耳的才华,破格录用他为录音部助理(后升任作曲),成为聂耳音乐事业的引路人。
聂耳曾在日记中写道:“任光先生待我如兄长,他让我真正理解了音乐与时代的联系。”任光不仅指导聂耳作曲技法,更引导他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
两人利用百代唱片的资源,秘密录制进步歌曲。
任光以职务之便为聂耳的《码头工人歌》《毕业歌》等作品开绿灯,甚至将录音棚变成“抗日据点”。聂耳80%的作品由百代唱片录制,背后离不开任光的支持。
两人都主张音乐要“为民众发声”。任光的《渔光曲》与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形成呼应,前者写渔民的血泪,后者唱歌女的悲怆,共同揭露社会黑暗。
聂耳在《金蛇狂舞》中改编民间锣鼓点,任光在《彩云追月》里化用粤调,二人常交流如何将民族音调与现代节奏结合。
1934年国民党追捕左翼人士时,聂耳被列入黑名单。任光冒险将他藏匿在唱片公司阁楼,并助其化装逃离上海。聂耳临行前感慨:“光哥是我最信任的人。”
1935年,聂耳为《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时,任光不仅提供钢琴供他试奏,还参与旋律修改。聂耳赴日前将曲谱手稿托付任光保管,任光亲自监制了歌曲的首版录音,使之传遍全国。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溺亡的噩耗传来,任光悲愤中组织上海文艺界万人追悼会,亲手将聂耳遗作整理成《聂耳纪念集》。他在序言中写道:“聂耳的火种永不熄灭,我们将继续他的路!”
![]()
高举抗日救亡歌曲的旗帜
聂耳去世后,任光积极响应“为抗战发出怒吼”的号召,接棒创作抗战歌曲。
他1936年谱写的《打回老家去》被称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姊妹篇”,同样以呐喊式的旋律鼓舞民众,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号召东北同胞反抗侵略,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号角”。
任光还创作了《大地行军曲》《王老五》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
1940年,任光应叶挺将军之邀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为鼓舞士气,他在战火中创作了一批音乐新作,如《高粱红了》《别了,皖南》等歌曲,用音乐鼓舞士气。期间,他亲自教战士唱歌,被称为“战士音乐家”。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重兵围攻。任光随军突围时,在安徽泾县茂林镇不幸中弹。他牺牲前仍高呼“冲向山头”,最终倒在血泊中,年仅40岁。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词:“任光之死是音乐界的巨大损失!” 郭沫若在悼诗中将他们并称:“双星陨落,黄钟绝响;民族之魂,永耀东方!”
1995年,中国邮政发行“任光诞辰95周年”纪念邮票。
他的故乡嵊州设立“任光故居纪念馆”,其作品被收入《中国革命音乐家作品选》。
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被列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至今仍在传唱。
![]()
结语
任光的创作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从底层民众的苦难(《渔光曲》)到全民抗战的怒吼(《打回老家去》),记录了中国从沉沦到觉醒的历程。他短暂的一生充满革命激情与艺术光辉,被誉为“民族的号手”,其作品深刻反映了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任光用生命践行了“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他的音乐穿越烽火岁月,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永恒回响。
![]()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