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艘中国海警船驶离美济礁,在南海的碧波中划出三道白色航迹,这片争议水域的平静表象再次被打破。
船体编号4301、5009和21559的巡逻舰,在上周四至周六期间,沿着格里尔森礁至坦南礁一线巡航,恰好途经越南近年来重点经营的四个填海礁盘。这场看似常规的巡航,实则暗含深意。
(图1)
![]()
南海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年承载着数万亿美元的贸易量,其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图1)更令周边国家垂涎。
斯普拉特利群岛恰如散落在这片蔚蓝海域的珍珠,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的主权主张相互重叠,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拼图。
越南的填海造岛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皮尔森礁已扩展至1.27平方公里,岛上建起了2.5公里长的机场和大型港口;坦南礁上也出现了新的跑道。根据智库数据,越南在过去四年里新造土地超过8.5平方公里,规模仅次于中国在2014至2015年间实施的"沙长城"计划。这些工程不仅改变了礁盘的自然形态,更在悄然重塑南海的力量平衡。
(图2)
![]()
中国此次巡航(图2)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展开,绝非偶然。
一方面,这是对越南持续填海活动的直接回应,表明中国不会对周边国家的单边行动坐视不理。另一方面,这也是在南海问题上的既定立场的延续——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双边渠道解决争议,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与菲律宾船只在仁爱礁等海域的频繁对峙,中国海警对越南的更显“点到为止”,克制能力令人心生震撼。
这种差异化的处理方式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对南海不同声索国的区别对待策略。
越南的填海行动同样经过精心算计。作为在斯普拉特利群岛占据最多地物的声索国,越南选择在中国与菲律宾摩擦不断的当口加速推进岛礁建设,既是对自身主权声索的强化,也是在试探各方的反应底线。
其新建的机场、港口等设施虽被冠以"民用"之名,却都具备潜在的军事用途,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的岛礁建设思路如出一辙。
(图3)
![]()
2016年海牙仲裁庭的裁决虽否定了中国"九段线"的法理依据,但并未能平息南海争议。中国坚持"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而越南、菲律宾则试图借助国际仲裁向中国施压。这种法律与实力的较量,构成了南海争端的另一个维度。
域外势力的介入更使局势复杂化。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图3)、日本对沿岸国家的装备援助,都在无形中助长了某些声索国的冒险倾向。但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存在诸多摩擦点,中国与越南仍在上周重申了"妥善处理海洋问题"的承诺,这种既斗争又合作的状态,正是南海问题的常态。
展望未来,南海的博弈将呈现多线并进的态势。短期内,中国很可能继续通过海警巡航、渔船作业等方式保持存在,越南的填海工程也不会停止。中长期看,各方在资源开发、危机管控等领域的合作空间依然存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虽进展缓慢,但仍是建立地区规则的重要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