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湖大学
编辑整理 :双一流高教
在殷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在甲骨上记录星象,用简陋的观星工具追寻苍穹轨迹。这份对宇宙的好奇,从千年前延续至今,从未褪色。现在,在这片从古至今孕育着新希望的大地上,将多一个专注“看星星”的地方,汇聚一群专门“追星星”的人——
10月18日,西湖大学天文系成立大会在云谷校区举行。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副校长邓力现场宣读了《关于成立西湖大学天文系的决定》,并宣布首任系主任由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毛淑德教授担任。
![]()
揭牌仪式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12任校长、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Brian Schmidt,莱顿大学分子天体物理教授、国际天文联合会前主席Ewine van Dishoeck,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天体物理学荣休教授、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Douglas Lin(林潮)亲临现场,受聘为西湖大学天文系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
Brian Schmidt
![]()
Ewine van Dishoeck
![]()
Douglas Lin(林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与院校的嘉宾齐聚云谷,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
1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太阳系行星的运转,到银河系外星系的变化,从宇宙诞生时的大爆炸,到至今仍神秘的暗物质、暗能量,这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一直关注着最宏大的时空故事,致力于理解宇宙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天文系也是一门常新的学科。随着天文观测设备的不断升级,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展,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在极端天体环境下会不会出现新的物理规律?人类在宇宙中是否真的孤独?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让这门经典学科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天文学迎来了海量数据的黄金时代。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天文学不仅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切的好奇,更是推动原始创新和技术变革的重要引擎,西湖大学秉持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注重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天文学科的设立,不仅完善了西湖大学理学板块的布局,更将成为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重要战略支点。”
![]()
施一公
2
从无到有建设一个全新的系,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与浪漫,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耐心与定力。现场,毛淑德介绍了西湖大学天文系的设想与规划。
毛淑德,浙江义乌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后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做冠名博士后。2000-201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工作,2010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系宇宙学部主任,2014年-2025年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天文系系主任。2025年初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为天文学讲席教授。
过去三十多年来,毛淑德一直从事理论天体物理研究,包括系外行星搜寻、引力透镜、星系动力学、星系形成和演化等。他提出的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发现系外行星的新方法,已发现了200多颗系外行星,成为下一代美国Roman卫星和中国ET卫星实现其核心科学目标的重要观测方法之一。
毛淑德表示,西湖大学天文系将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深化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解。
秉承“小而精”的理念——重点聚焦系外行星与天体生物学、星系宇宙学、人工智能与计算天体物理学、时域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天文技术与仪器等前沿领域。
坚持“国际化”的定位——与欧美、亚洲乃至全球的科研团队携手,在国际天文观测、数据共享与分析、人才培养、天文仪器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打造一个融合国际视野与跨学科交流的学术环境。
鼓励“最前沿”的探索——面向全球招募一批有志于做到“世界领先”的优秀学者,包括但不拘泥于已有学科方向,强调为人类探索宇宙、理解自然贡献力量。
“希望西湖大学天文系未来能成为世界天文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毛淑德说。
![]()
毛淑德
3
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光,对于那些热爱天文、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来说,这不仅是他们向往的远方,更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2026年,西湖大学天文学学科将依托物理学学科开展博士生招生培养,目前已开放报名通道。
毛淑德表示,西湖大学天文系所有教授,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将站上讲台授课。天文系未来的课表上,将吸取国内外一流大学教学经验,兼顾理论、观测和计算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新落成的云谷校区三期楼顶,天文系已经启动建设配备了80厘米望远镜的小型天文台,预计2026年春节后投入使用,全部面向教育教学开放,“让西湖的每一个学生抬头就能望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在本科生教育领域,今年秋季学期,毛淑德已提前站上讲台,为来自理学院、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27位本科生讲授通识课《天问》。
他希望,未来从西湖走出的学生——
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能有健全的人格、有社会责任感、有公益心和全球视野;
他希望,未来选择天文系的学生——
有对宇宙与天文学的好奇心,愿意探索未知;
有一定的数理基础,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
还有,
必须脸皮厚!敢于提问、敢于表达、敢于尝试、敢于直面挫折;
必须有雄心!不惧争先,勇创唯一………
![]()
让我们共同期待
在每一次观测、每一次提问、每一场跨国协作中
都能生长出西湖人探索宇宙的新刻度
祝福西湖的“星空之旅”——
![]()
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建生院士:“我坚信西湖大学将会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会创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衷心希望西湖大学天文系:把理论-观测-计算紧密打通,择机发展特色的仪器和设备;既能在前沿方向上“抬头看路”,也能在关键细节里“低头拉车”。目标不是“跟跑”或“并跑”,而是要产出能够定义问题、引领方向的原创成果——可定义、可测量、可传承。”
![]()
上海交通大学景益鹏院士:“我们都很近,从上海到杭州,开车大概两三个小时就能到,所以我们会有更多的合作,一起来推动天文的发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文处处长何成:“西湖大学天文学系的成立,为中国天文学的灿烂星河增添了一颗充满希望的星星,它的光芒源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源于对创新的澎湃活力,更源于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12任校长、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Brian Schmidt:“从头建设天文系并不容易,但在现有的领导体系下,我相信,你们会建设起一个富有活力的天文系,它能作出我们今天所意想不到的、令人惊叹的新发现。”
首批天文系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简介
Brian Schmidt,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委员会主席,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天文系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Ewine van Dishoeck,莱顿大学分子天体物理学教授,Kavli奖获得者,西湖大学天文系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前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Douglas N. C. Lin(林潮),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体物理学荣休教授,Bruce奖获得者,西湖大学天文系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