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春捂秋冻”,捂哪里?冻多久?一次说清!第4条很重要!

0
分享至

你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秋天天气转凉变冷了,老人却唠叨:“别急着加衣服”。春天天气变暖了,老人却又说“别急着减衣服”。

为何这样呢?老祖宗说的“春捂秋冻”,到底是什么意思?具体都是什么讲究?如何科学地“春捂秋冻”?哪些人不适合“春捂秋冻”呢?一起来看看。



一,什么是“春捂秋冻”?

简单来说,“春捂秋冻”是一种通过加减衣物,顺应时节养生的方法。

“春捂”:指的是春季气温回升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要有意识地“捂”着一点,慢慢地减少衣物。尽管春天阳光明媚,但气温波动大,早晚温差明显,如果过早换上轻薄的春装,很容易受凉感冒。



“秋冻”:则是指秋季来临时,不要气温稍降就急忙添衣加被,要适当“冻”一下,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天气,为严冬做好准备。当然,“秋冻”也不是一味地挨冻,而是有节制地锻炼身体的耐寒能力。

这句俗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顺应天时”的养生观,通过主动适应自然变化,以此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春捂秋冻”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专家表示,“春捂秋冻”是有科学道理的。



从气象学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出现“倒春寒”现象。秋季则是由热转冷的过渡阶段,气温逐渐下降,但时有回暖。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我们的体温调节系统,需要时间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经过一冬的“保暖”,人体在春天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已经下降;而经过夏天的炎热,在秋天对寒冷的耐受能力,则相对较强。



“春捂”的科学性在于:春季,人体的毛孔,逐渐从冬季的闭合状态舒张开来。如果过早脱去厚衣,寒冷突然侵袭,会导致毛孔紧急闭合,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形成中医所说的“内火外寒”的状况,进而容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适当“捂一捂”,可以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从而能有效预防这些疾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经过一个冬天的“猫冬”,我们身体的毛孔,就像一扇扇关得严严实实的窗户。春天来了,阳气升发,身体接收到“回暖”信号,这些“小窗户”也准备缓缓打开了。但这个过程,不能过急。

“秋冻”的科学性在于:秋季是冬季的“预备期”。适度接受冷刺激,能增强皮肤和黏膜的耐寒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寒机能。这就相当于给身体做“冷适应训练”,让体温调节系统,在相对温和的秋季,逐步适应寒冷,而不是到了冬季,突然面临严寒的冲击。



三,“春捂秋冻”,古老的养生理念

如今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春捂秋冻”,听起来像是句家常唠叨,但这套养生法,其实并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我们的老祖宗花了上千年时间,通过观察自然、体悟人体,总结出的“生活智慧”。



“春捂秋冻”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早就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强调养生须顺应四时变化。虽然书中没有直接使用“春捂秋冻”这四个字,但这一理念已经蕴含其中。

到了唐代,被尊为“药王”的百岁医学家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这已经明确指出了春季不注意保暖的危害。



翻译过来,就是:“春天别穿太少!不然感冒、拉肚子、消化不良、头疼,有得受了。”这话听起来,像极了每年春天长辈们在我们身后的念叨。

到了元代,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更是直接点明:“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这段话几乎就是“春捂”理念的完整表述。



四,如何科学地“春捂秋冻”?

当然,知道了理论和道理,更要掌握方法。盲目地“捂”和“冻”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

“春捂”的注意事项:

“春捂”不是让人穿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一天的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早晨和晚上多穿一件,中午暖和时可适当减少。

老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可以多“捂”一段时间,而青壮年可以适当灵活调整。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说的就是早春时节不要急于减衣。



“秋冻”的注意事项:

“秋冻”不是硬抗冻,把握分寸很重要。专家表示,一般当白天气温降至15℃以下,且持续两周左右,秋冻就要结束了,以免身体着凉生病。

且不同人群对“秋冻”的耐受度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老人和孩子不宜过分“秋冻”,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则适合通过秋冻增强耐寒能力。



此外,即使进行“秋冻”,也要保护好肚脐、后背和双脚等关键部位。特别是脚部,“寒从脚下起”,脚部受凉,会导致整个身体耐寒能力下降。

五、关于“春捂秋冻”,民间都有哪些说法呢?

在民间,有不少关于“春捂秋冻”的俗语、谚语说法。比如:

(一)“春捂秋冻”的主题谚语

1.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最经典的一句,直接点明了遵循此法,带来的健康益处——减少各种季节性疾病。



2. 春捂秋冻,没病没痛。与前一句意思相同,强调能避免病痛。

3. 春捂秋冻,老了不落毛病。从长远角度说明其益处,认为坚持这样做,到老年时身体根基会更扎实。

4. 春捂秋冻,到老不受罪。同样是着眼于长远健康,避免年老时被病痛折磨。

(二)关于“春捂”的讲究与谚语

这部分谚语,具体阐述了春天为什么要“捂”、怎么“捂”。

1.强调“捂”的必要性和时机:

5. 打了春,莫喜欢,还有四十天冷天气。提醒人们立春不代表冬天结束,后面还有长时间的冷暖不定。



6. 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形容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如同小孩的脸,说明“捂”也应灵活,根据天气变化来做调整。

7.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明确指出,直到清明、谷雨节气之后,寒冷的威胁才真正解除。在此之前的整个早春时节,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春捂”。

8.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非常生动的一句,意思是没过端午节,冬天的衣服就不能完全收起来,极言春捂时间之长。

9.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直接告诫农历二月别急着脱棉衣,因为三月梨花开放时还可能下雪(倒春寒)。

10. 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与第8条对应,明确了可以结束“春捂”的时间节点。



2.指导如何“捂”、捂哪里:

11. 捂三冻九。意思是春天(三个月)要捂着点,秋天(九个月,此处为泛指)要冻着点。精炼地概括了季节养生时长。

12. 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加冠”指戴帽子,此处泛指加衣。直接指导行为:春天别急着减衣,秋天别急着加衣。

13. 寒从脚下起,春捂先捂脚。点明春季保暖的关键部位是脚部,因为脚离心脏远,血液循环差,容易受寒。

14. 凉从头上来,春捂也捂头。头部是全身阳气汇聚之处,吹风易受凉,因此春季风大时,头部保暖也很重要。



(三)关于“秋冻”的讲究与谚语

这部分谚语具体阐述了秋天为什么要“冻”、怎么“冻”。

1.强调“冻”的益处和时机:

15. 秋冻一阵,身体强韧。说明适当的秋冻能锻炼身体,增强耐寒力和抵抗力。

16.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描述秋季气温阶梯式下降的过程,暗示添衣也应是渐进式的。

17. 立秋不到秋,天凉白露后。指出立秋只是名义上入秋,真正凉快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因此初秋不必急于加衣。

18.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关于“秋冻”边界的重要谚语之一。

它精确地指导:到了“白露”节气(天气转凉,清晨有露水),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标志着“秋冻”需要开始注意上半身保暖;而到了“寒露”节气(露水已寒,将要结霜),脚部的保暖就至关重要,不能再穿凉鞋了。这为“秋冻”划定了明确的停止线。



2.指导如何“冻”:

19. 急急忙忙添衣裳,不如常常练练身。富有哲理,指出与其一冷就加衣服,不如通过适度“冻”,来锻炼身体的适应能力。

20.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将“秋冻”的理念上升到普遍养生原则,指出适当的“寒”,对身体健康是必要的。

当然,我们多次强调,俗语是有地域性的,由于地方不同,气候有差异,其“春捂秋冻”的时间和讲究,也有差异,我们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对此,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俗语、谚语说法呢?欢迎留言分享,我们一起聊聊。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面对荷方断供!安世中国再硬刚

面对荷方断供!安世中国再硬刚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2 12:43:04
突发!石景山游乐园起火,官方通报——

突发!石景山游乐园起火,官方通报——

BRTV新闻
2025-11-02 17:50:18
在折腾人这件事上,他们一向是炉火纯青的!

在折腾人这件事上,他们一向是炉火纯青的!

胖胖说他不胖
2025-11-02 14:00:14
人在医院能傻到啥地步?网友:都是嫌命长的主啊

人在医院能傻到啥地步?网友:都是嫌命长的主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1 00:10:10
开拓者官宣下放杨瀚森!去发展联盟进行训练 两天后对阵湖人回归

开拓者官宣下放杨瀚森!去发展联盟进行训练 两天后对阵湖人回归

罗说NBA
2025-11-02 05:35:28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多只能坚持两周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多只能坚持两周

知鉴明史
2025-11-01 18:44:23
恐成下一个法蒂?亚马尔如果做手术的话至少要伤缺3-4个月!

恐成下一个法蒂?亚马尔如果做手术的话至少要伤缺3-4个月!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18:11:28
于谦财务崩溃仅2天,更多内幕浮出水面,孙越吴京也难以“逃脱”

于谦财务崩溃仅2天,更多内幕浮出水面,孙越吴京也难以“逃脱”

陈意小可爱
2025-11-02 02:51:57
54岁男子夜钓时头部遭枪击,家属:中枪后他自己走回家,事发20余天仍昏迷不醒

54岁男子夜钓时头部遭枪击,家属:中枪后他自己走回家,事发20余天仍昏迷不醒

极目新闻
2025-11-02 18:26:43
痛心!徐州3名孩子失联后遗体在河中找到,其中包括一对姐弟

痛心!徐州3名孩子失联后遗体在河中找到,其中包括一对姐弟

极目新闻
2025-11-02 13:25:07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刘强东“卖萌”:从此在老婆面前没了自信!如今东哥还“不知妻美”吗?

和章泽天出席会议被抓拍,刘强东“卖萌”:从此在老婆面前没了自信!如今东哥还“不知妻美”吗?

新民周刊
2025-11-02 16:21:24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你媳妇手上的金镯子未来可能卖不动了。

黄金税收新规来了,你媳妇手上的金镯子未来可能卖不动了。

流苏晚晴
2025-11-02 16:34:00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生命科学前沿
2025-11-01 23:08:54
惋惜!前中超冠军陨落:7年后再降级,季末7轮不胜+3次崩盘被绝平

惋惜!前中超冠军陨落:7年后再降级,季末7轮不胜+3次崩盘被绝平

我爱英超
2025-11-02 17:29:43
WTT冠军赛:德国黑马爆冷晋级女单决赛,申裕斌世排将升至第12

WTT冠军赛:德国黑马爆冷晋级女单决赛,申裕斌世排将升至第12

烧体坛
2025-11-02 18:46:16
好消息:乌克兰援军来了,红军村反击战取得初步胜利

好消息:乌克兰援军来了,红军村反击战取得初步胜利

史政先锋
2025-11-02 13:40:39
WTT冠军赛:王艺迪反败为胜!首局2-4落后11-6逆转,领先朱芊曦!

WTT冠军赛:王艺迪反败为胜!首局2-4落后11-6逆转,领先朱芊曦!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2 19:01:25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黄金要征税了,两部门发布新政,博主:更要去买黄金,晚了就买不到了

回旋镖
2025-11-02 17:18:39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袁医生课堂
2025-10-31 18:50:24
11月2日俄乌最新:2将军被罢免

11月2日俄乌最新:2将军被罢免

西楼饮月
2025-11-02 18:38:26
2025-11-02 20:32:49
读书文史 incentive-icons
读书文史
国学经典、文化艺术,全网同名
610文章数 1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她被誉为东方梦露,年过半百依然迷倒众生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