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16日刊登题为《增长缓慢的欧洲承受不起忽视中国的后果》的文章,作者是杰拉德·莱昂斯。文章编译如下:
英国需要与中国建立明智的经济和金融关系,而且应该不断发展这一关系。
英国将从开放贸易和投资中获益良多。英国是个开放的大型经济体,是世界第二大服务出口国,也是第二大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所在地。
然而,世界正在发生变化。全球化正在让位于碎片化,自由贸易正在让位于关税和保护主义。现在,经济决策要兼顾国家安全与繁荣。
全球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导致除了国家安全和防务,我们现在还需要发展所有的全球经济关系,包括与中国的关系。
西欧是个增长缓慢的地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则是全球增长的发动机。这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机遇。该地区从印度和南亚向东延伸至美国和环太平洋地区,以中国为中心。
我们如何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竞争并向其销售产品,对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与美国、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建立牢固稳定的经济关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25年里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该国在迅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绿色议程至关重要。中国也是众多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伙伴。由于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原因,我们不能忽视它。
我们与中国的年度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为997亿英镑(1英镑约合9.57元人民币——本报注),其中英国出口288亿英镑,从中国进口708亿英镑。
中国是我们的第五大贸易伙伴。我们对中国的商品出口正在减少,但我们的服务出口还可以大幅增加。
中国仅是我们的第12大服务市场,只占英国服务出口的2%,而英国在中国服务支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7%。
中国对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37亿英镑,仅占总额的0.2%。与此同时,英国对华投资存量只有89亿英镑,仅占英国对外投资总额的0.5%。
英国政府以“3C”(挑战、竞争和合作)来界定对华政策,但商界往往需要第四个“C”——一致性。过去十年,政策不断变动,经常受到短期政治事态发展的影响。
从金融和贸易的角度来看,今年两国关系有所改善。1月,英国财政大臣在北京与中方共同主持了成功的经济财金对话,以加强互联互通并深化合作。
双方的合作是有意义的,包括绿色金融——在这方面,伦敦金融城在全球处于有利地位。
今年夏天,英中经贸联委会举行了七年来的首次会议。上个月,英国作为主宾国,派出100多家企业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代表团展示了英国在金融和专业服务、先进制造业、生命科学、清洁能源和创意产业方面的优势。
显然,我们需要竞争。英国留在欧盟单一市场之外,可以保留监管自主权,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领域。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而我们和印度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但差距较大。
我们还需要降低能源成本,以保持对这一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美国有时会对中国采取敌对立场,最近有关稀土和关税的争端就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没有阻止美国企业与中国全面接触。
同样,在与中国的双边交往中,英国必须明确区分战略领域和非战略领域。
我们需要有一条“红线”,明确把安全、情报和敏感领域划在一边。另一边应该是贸易、金融和更广泛的商业环境,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未来的机遇。
英国不能孤立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外。英国政府的《中国审计报告》明确指出,英国需要与中国建立经济关系,而且存在相互合作的领域。(编译/葛雪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