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
这一消息的背景是,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自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赫然归零,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而就在中美同意对话的前一天,欧盟经济专员透露G7经贸部长已达成共识,将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协调短期对策,这意味着七国集团中除美国外的另外六国正式选择跟随美国对华采取行动。
![]()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记者会上强硬宣称,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是“和全世界对抗”,还警告“中国若坚持做不可靠合作伙伴,世界将被迫与其脱钩”。
G7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的加入,表面上形成了对中国的联合围堵。
但仔细观察G7内部,不难发现其协同行动背后的裂痕。日本和德国作为汽车制造大国,对稀土的需求极为依赖。
加拿大国内最大稀土回收企业月产能仅能满足本国需求的8%,根本难以弥补缺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从容回应:“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并非针对特定国家。”
中国对美国大豆的“清零”措施,看似突然,实则是长达七年贸易博弈的结果。
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大豆从去年同期的170万吨降为零。 而同期,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达1096万吨,同比增长29.9%,自阿根廷进口117万吨,暴增91.5%。
这并非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减少。相反,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总量攀升到1287万吨,创下历史次高。
市场已经找到了替代方案,而且运行顺畅。
美国大豆之所以失去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在于其价格竞争力的丧失。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均价为446.1美元/吨,其中巴西大豆为439.1美元/吨,而美国大豆高达459.8美元/吨。
每吨20余美元的差价,使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毫无优势可言。
中国掌控全世界一半的稀土量,不仅垄断了99%的重稀土加工产能,提炼成本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稀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设备乃至F-35战机、先进雷达等军工装备的核心材料。
中国通过《出口管制法》设定门槛,依法依规进行技术产品的出口审查。 这一做法既保持了政策合法性,也让对手难以在国际舞台上找到把柄。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产品价值超过50亿美元,一旦供应中断,将导致供应链断裂和成本飙升。
大豆清零只是中国反制措施的一部分,更具威慑力的B计划已经箭在弦上。
中国的“B计划”,可能是封杀掉英伟达等芯片巨头的相关业务。 芯片产业一直是美国对华博弈的重要筹码,一旦中方启动相关限制措施,将直接击中英伟达的利润核心。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速国产芯片的替代进程。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新一代国产AI芯片,正加快替代速度。
虽然短期内性能还难以全面追平,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已经投入实际使用。
![]()
在农业领域,中国通过加强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合作,已成功构建了稳定的大豆替代供应网络。
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总量达637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