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本经训》曾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此话乃是讲述“仓颉造字”,据说当年仓颉日思夜想,观察万物,创造出“字”,令天地惊动,降下粟米,鬼神也在哭泣。
![]()
当然这一描述,蕴含神话和夸张色彩,史籍采用“惊天地、泣鬼神”,主要凸显造字的重要性,比如张旭、怀素的狂草,字字奔肆飞腾、诡谲野逸,也常用“惊天地、泣鬼神”形容。
![]()
不过后世鲜少用它,评价“书圣”王羲之的法帖,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风妍美,用笔俊逸灵动、秀丽儒和,尽显魏晋雅士的萧散之气,笔势内擫,这种婉约柔和的风貌,与之完全相反。
![]()
故而无人用其称赞,甚至喷子觉得,王羲之书法具有“女郎气”,风格柔和,无法书写大字、狂草,这简直就是大错特错,比如日本珍藏的王羲之法帖,与国内风格完全不同,展现拙质、浑雄的一面。
![]()
《丧乱帖》字字醇厚古朴,一别秀逸姿态,而且日本近期,还公开展出王羲之唯一的狂草,这才是真正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狂野之风令人震撼,极具气势,狠狠打脸喷子们。
![]()
此帖就是《草书黄庭内景经》,全卷纵约28厘米,横超过300厘米,共计1000余字,单字约在5~8厘米,此作的问世,不仅打破留言,还弥补王羲之没有狂草传世的遗憾,价值十分高昂。
![]()
据说启功先生,曾耗费70年寻找此帖,直到临终前,仍未见到真容,如今日本展出,引起众人临摹、鉴赏,卷中草书的线条偏为瘦劲,起笔多尖锋轻入,收笔敛势回锋,线条富有弹性和韧劲。
![]()
每一笔动势、质感兼备,至于结体,王羲之并未恪守一种意态,通过笔画轻重、着墨浓淡等,营造穿插、欹侧的动态效果,更具艺术性,并且王羲之的草书,看似飞逸,实则意韵冲和,气息沉静,蕴含中庸之美,耐得住品析。
![]()
可惜《草书黄庭内景经》的真迹失传,好在“初拓本”尚存,卷中字体完整、清晰,拓印工艺精细,每个细节尽备,可时常临摹,学习精到、正确的古人笔法,感受狂草的自如意态,领悟正统之美,不沦落为“鬼画符”。
![]()
而今,我们对王羲之《草书黄庭内景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