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周五之约”暖城乡 车轮滚滚助增收
——钦州市百美村驻村工作队爱心带货记
周五,对于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百美村的驻村工作队而言,意味着一次温暖的奔赴与责任的传递。村委大院里,电话联络、清点物资、规划路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他们正在为每周一次的“周五有约”爱心购活动做准备,即将载满村民的期盼,返回市区。
这场始于今年5月一次单位党建活动的“城乡互助”,已汇聚成一股稳定的助农力量。没有依赖“大平台”,而是专注“小而美”、低成本运营,驻村工作队让每个周五的返程,成为一次次联通田间与餐桌的爱心接力。截至9月底的4个月间,已累计带货2562件,助农增收7.84万元,全部转入村集体经济账户。
缘起:党建活动“尝鲜” 触发常态助农灵感
转折点源自一场主题党日活动。今年5月,钦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牵头各帮扶后盾单位和联建共建党组织赴百美村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其中的“爱心购”环节一次性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424元。
“这百美紫米土鸡真好味!”“娃最爱吃这八寨山泉豆腐花!”活动结束后,单位同事们的由衷赞赏,让驻村工作队看到了潜藏的需求与机遇。与后盾单位、村“两委”干部深入研讨后,大家决定将这份“偶然”变为“常态”,结合群众需求和本地资源,主动担当起贵台镇、百美村特色农产品的“推荐官”,打造“周五有约”爱心购品牌。
运作:车轮上的“土货超市” 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驻村第一书记梁晶晶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周的备货要求。她和工作队员们分工协作,将私家车变成了移动的“土货超市”。从最初的紫米、土鸡,到如今百花蜂蜜、山茶油、黄皮果、三角粽等琳琅满目,“土货篮子”日益充盈。
货源从何而来?工作队一方面梳理村集体资源,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农户个体需求:那疋村黎礼英家的黄皮果、百六村梁绍德家的蜂蜜、果木村脱贫户李宏景滞销的土鸡……都进入了工作队的视野。在贵台镇党委、政府协调下,百美村合作社还与镇级企业强化合作,将八寨山泉饮用水、山水豆腐花等镇域特色产品也纳入销售清单。
“以前只是帮同事朋友顺带,后来车里的货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和期盼,是我们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梁晶晶感慨道。
随着规模扩大,新问题接踵而至。工作队迅速响应,对接银行办理收款码、沟通市区商家设立固定提货点、开发运用小程序实现线上登记预售……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支付、提货和信息扩散难题,逐步打通了带货的“最后一公里”。
成效: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城乡奔赴促共赢
“最高的一次销售额达10245元,全部转入村集体经济账户。看着村民开心,我们心里更高兴。”驻村工作队员付柠檬说。
“周五有约”的成功,在于其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低成本、轻运营、可持续的助农新路。它巧妙利用驻村工作队员每周返城的“顺风车”,以单位同事和社区团购为基础,实现了城乡间的精准对接和双向奔赴。
10月16日晚,拥有超千名成员的“爱心购”接龙群依然活跃。忙碌了一天的驻村工作队员们简单用餐后,又投入到紧张的登记备货中。“本周爆款是百美红蓝三角粽,已跟团43件,正安排采摘粽叶、包制。”工作队员王喨介绍,当周商品订购量已超百单,金额近3000元。
夜幕降临,这支队伍忙并快乐着。他们满怀期待,准备用自家的车厢,载着紫米、蜂蜜、豆腐花、土鸡等一件件承载着山里人热切期盼的农产品,去山外赶赴一场又一场美好的周末之约。车轮滚滚,转出的不仅是一条物资流通的渠道,更是一条联结党心民心、通向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周丽虹 谭乃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