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眼中的高校学者群体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

0
分享至



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与社会讨论中,一股贬低高学历人才、消解专家教授公信力的歪风悄然蔓延。

许多人未曾真正接触过高校学者,却仅凭片面信息便断言“读书无用”“硕士博士高分低能”,将教授专家标签化为“不食人间烟火、热衷信口开河”的群体。

这种认知偏差,不仅辜负了学者们的耕耘,更遮蔽了知识群体的真实面貌。

作为一名亲历者,我想以大学母校为镜,还原那些硕士、博士、专家、教授们最本真的模样——他们不是符号化的“高知”,而是鲜活、质朴且心怀热忱的普通人。

1.青年学者:在平凡中闪耀的科研新星

高校里的班主任、系辅导员与助教,是离学生最近的青年学者群体。他们能留校任教,无一不是硕士、博士中的佼佼者,有的双学位,是同龄人中的科研才俊。

但褪去“高学历”的光环,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并无二致:收入平平,生活朴素,既无豪车豪宅,也无奢侈消费。

我至今记得本科时的班主任,一位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后来考取博士准备离校时,行李只有两个纸箱:一个装满专业书籍,一个塞着日常衣物。

他住的学校的职工宿舍,也不过是和学生4人间差不多大小的单人间,也就是说学生4个人住,他一个人住;吃饭就是去学校的员工食堂,俗称小食堂,学生食堂俗称大食赏。

两家食堂本身就连在一起,只是小食赏的菜品精致一些,有单独的小炒,价钱也偏贵一点,学生有钱也可以去。

若走出校园,没人能仅凭外表认出他们是高学历人才,唯有那双透着求知欲与思辨力的眼睛,格外明亮灵动。

更难得的是,这群青年学者大多气质清秀、性格随和,女性学者尤其兼具知性与优雅,那份由内而外的书卷气,远非“颜值”二字所能概括。

他们用平凡的生活证明:高学历不是“特权”,而是投身科研与教育的起点。

中坚学者:在简朴中坚守的教学骨干

再看讲师与副教授群体,他们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学者,几乎清一色拥有博士学位,承担着高校核心的专业课教学与科研任务。即便已在学术领域站稳脚跟,他们的生活依然与“富裕”无关,始终保持着简朴的底色。

我曾有幸受到邀约去过一位生物学女副教授的家,她与丈夫都是博士、副教授,家庭条件却远不如外界想象的“光鲜”。

住的就是校园中六层商品楼里的两室一厅,家中没有昂贵的家具与装饰,最显眼的只有一个占据整面墙的大书柜,从专业著作到人文典籍,满满当当排列着,成了这个家最珍贵的“财富”。

聊天时,她笑着说“钱够花就行,不如多买几本书、多做些实验”,这份对学术的专注,远胜过对物质的追求。

在高校里,这样的中年学者比比皆是:他们把时间花在备课、做实验、指导学生上,把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与课题攻坚中,生活简单却充实,用行动诠释着“学者”二字的真谛,专注于知识,而非沉迷于物质。

资深教授:在质朴中蕴藏的智慧脊梁

学校里的专家教授,是学术领域的“定海神针”。他们中不少人曾获国家级奖项,有的有海外留学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甚至本身就是深耕领域的科学家。

但即便拥有如此高的学术地位,他们的生活依然质朴得令人动容,性格里更藏着孩童般的纯粹。

刚入学时,我常在校园的小广场上看到一群“特殊的老人”:

他们拿着小木锤,在地面上击打一颗类似高尔夫球却不能离地的小球,瞄准简易孔洞推杆。

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自创的休闲方式,无需大场地,俗称“地球”,其实就是“简化版的高尔夫”。一旦有人进球,老人们会像孩子般欢呼雀跃。

谁能想到,这些在阳光下嬉戏的老人,有留学5个国家,精通八门外语的草原系教授,有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行业泰斗,都不是一般人。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们在课堂与演讲中的风采。

不少教授看似身形干瘦、衣着朴素,有些很“不起眼”,但一开口便声如洪钟,令人难以相信这么瘦弱干瘪的身躯怎可能发出这么宏亮的声音;有的教授身材高大,说话粗门大嗓很有张力,不知道他的身份,走在大街上,人们只会以为这人是个身材高大的老年壮汉,可人家是全校唯二的中技院院士。

听他们讲话或讲演,往往都很有个人特色,很幽默,很真实,我至今记得一位老教授讲他文革时挨整挨饿的事情,并是件痛苦的记忆,但他能讲得妙趣横生,笑翻了全场好几百号人。

他们讲话更是个个逻辑清晰,既能引经据典追溯学术源头,又能结合现实剖析问题本质,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让听众仿佛置身知识的殿堂,享受一场高级的精神盛宴。

这大概就是学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吧!

他们是国家的学术脊梁,却从未将“精英”二字挂在嘴边,始终以质朴的姿态坚守讲台、深耕科研。

放在普通人当中,他们比普通人还要普通,外貌上压根看不出来,只是气质不同,用世俗的眼光看,他们是一群心地善良,到老仍保有纯真天性的人。

可这群人都极其聪明,他拥有的知识和才华,所拥有的技能又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和想向的。

真正的学者从不追逐流量,他们与社会上的普通人并不完全一样,起码我母校的学者教授们大都是这样。

当然,我说的是10年前,但就是10后的今天,我依然认为母校的学者教授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为何现在的社会对专家教授的认知会如此之差呢?

我认为,最大的症结在于部分“伪学者”混淆了大众的视野。

如今媒体上活跃着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

他们频繁出镜开讲座、接受采访,口若悬河却言之无物,甚至为博眼球而发表违背常识的言论,靠“胡说八道”赚取流量,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学者”。

老百姓反感这类人的浮夸与不负责,却不慎将怨气转嫁到整个专家教授群体,导致“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但事实上,真正的学者从不会沉迷于媒体聚光灯。他们不屑于靠“露脸”博名,更不会为金钱名利放弃学术操守。

也就是说,普通大众并没多少机会接触到这些我们中国的学术精英们,媒体上看到的,大都是假的,或都是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人,这些人大多并不专心于学术。

说难听点,这些人更多是一些高校或科研部门的官僚,当然职称是有的,但他们的心思不在学术上而在官场上,他们都是些哗然取宠的主,他们是要博眼球混流量的,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专家学者,并不能代表这个群体的主流。

就像我母校的学者们:

青年学者在实验室熬夜,中年学者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资深教授在书房深耕典籍,在带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

他们都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却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推动着一个又一个领域的学术进步。

他们才是真正的国家精英,是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始终坚信:那些热衷于在大众面前哗众取宠、满口胡言的人,绝不可能是真正的专家教授。

至少在我的母校,在我所接触过的学者群体中,没有这样的人。

知识是不会与“浮夸”为伍的,真正的学者,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不平凡事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代练全球化大迁移,“赛博黑奴”时代来临

中国代练全球化大迁移,“赛博黑奴”时代来临

酷玩实验室
2025-10-27 11:14:38
马筱梅肚子大了,汪小菲在北京给玥儿姐弟看学校,终于跟S家和解

马筱梅肚子大了,汪小菲在北京给玥儿姐弟看学校,终于跟S家和解

老吴教育课堂
2025-11-02 15:07:25
明日降温!雨水入场倒计时

明日降温!雨水入场倒计时

上海预警发布
2025-11-02 17:09:35
国米抢下21岁指挥官赚大了:天赋满满却格外谦逊,莫德里奇都在夸

国米抢下21岁指挥官赚大了:天赋满满却格外谦逊,莫德里奇都在夸

里芃芃体育
2025-11-02 09:06:40
杨振宁一生最大的遗憾:年薪10000美元,却没来得及借钱给杜致仁

杨振宁一生最大的遗憾:年薪10000美元,却没来得及借钱给杜致仁

议纪史
2025-11-01 16:15:03
你见过最狠的人有多狠?网友:好家伙,这么狠的人超乎我的想象力

你见过最狠的人有多狠?网友:好家伙,这么狠的人超乎我的想象力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2 00:15:03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超人强动物俱乐部
2025-10-26 16:27:33
六氟磷酸锂涨价超60%,多氟多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达400%

六氟磷酸锂涨价超60%,多氟多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达400%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号
2025-11-02 17:58:27
奇袭:布达洛夫亲抵波克罗夫斯克,指挥特种作战行动

奇袭:布达洛夫亲抵波克罗夫斯克,指挥特种作战行动

近距离
2025-11-02 13:12:21
上港王牌强援迎来久违爆发!原本被视为离队热门,如今逆袭成核心

上港王牌强援迎来久违爆发!原本被视为离队热门,如今逆袭成核心

小彭美识
2025-11-02 17:23:37
巴西大豆港口堆积发霉,中国亮出三张王牌,全球贸易规则悄然生变

巴西大豆港口堆积发霉,中国亮出三张王牌,全球贸易规则悄然生变

科学知识点秀
2025-11-02 08:00:03
电火灶已经量产,引发行业变革,燃气公司需转型升级

电火灶已经量产,引发行业变革,燃气公司需转型升级

阿离家居
2025-11-01 00:39:39
未来两个月,时来运转、心想事成,这三个星座要一夜之间被命运宠爱

未来两个月,时来运转、心想事成,这三个星座要一夜之间被命运宠爱

小晴星座说
2025-11-02 15:03:22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手机时代被抛弃的诺基亚,为何被黄仁勋重新捡起?

Barrons巴伦
2025-10-30 18:11:10
开卖秒售罄!价格飙涨近7倍,网友:根本抢不到

开卖秒售罄!价格飙涨近7倍,网友:根本抢不到

大象新闻
2025-10-31 16:30:06
16GB+1TB 2600元,这可能是小米目前最香的手机

16GB+1TB 2600元,这可能是小米目前最香的手机

刘奔跑
2025-10-31 23:55:34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吴晓波频道
2025-11-02 08:30:38
郭汝槐回忆:吴石潜伏台湾10月牺牲,失在侥幸

郭汝槐回忆:吴石潜伏台湾10月牺牲,失在侥幸

优趣纪史记
2025-10-26 12:24:12
印度正在为过去的内外政策,付出惨重代价

印度正在为过去的内外政策,付出惨重代价

远方的狮
2025-10-31 13:34:38
反向做局!从公布全红婵不参加单人项目那一刻起,陈芋汐彻底输了

反向做局!从公布全红婵不参加单人项目那一刻起,陈芋汐彻底输了

安海客
2025-11-02 08:58:14
2025-11-02 18:51:00
随风飘扬兮
随风飘扬兮
剧情式音乐视频|情感社会类文章追求创意和艺术美感,强调个性化,与其它同类作品明显不同
371文章数 5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沉浸式体验 周末没写作业上课现补!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时尚
教育
游戏
手机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教育要闻

哈萨克女孩的中文第一课:对话杜尚别中文教师

Kanavi被质疑!TES今年外战BO5只赢过G2!LPL对阵LCK八场BO5全败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