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采用绝缘平台作为承载平台以旁路作业的方式完成带电断接引线作业。上林供电局供图
在八桂的青山绿水间,电流如血脉般悄然奔流,点亮了万家灯火,也点亮了上林县高质量发展的闪耀征途。
随着10千伏木山905线路与木山Ⅱ908线路环网工作的顺利投产,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上林供电局率先实现中压配电网“4个100%”网架目标(中压联络率、可转供电率、配网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自愈覆盖率均达100%),成为广西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单位。这一突破,标志着广西县域供电可靠性实现关键性跨越。
近年来,该局不断推动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开展配电网“强网架、补短板、促提升”攻坚行动,系统推进配网智能化升级。在上级的统筹部署与坚实支撑下,上林供电局主动迎战、聚力攻坚,将“4个100%”从技术目标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庄严承诺,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百分答卷”。
电力赋能激活乡村振兴“聚宝盆”
“电稳了,村里产业活了!”上林县塘红乡万福村党总支书记韦丽感慨道。在上林县的北部山区,曾经偏远农村薄弱的电网如今焕发新生。2024年10月,随着尚湖站新建10kV尚平线与塘红站10kV万福线环网工程的投运,塘红乡万福村彻底告别了年均113分钟的停电历史,供电可靠性提升至34分钟。韦丽欣喜地说:“现在家家户户搞起民宿、农家乐,全村人均增收翻了一番。”
这背后是上林供电局“电网智能化改造+精准帮扶”的组合拳。近三年来,该局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2.19亿元,完成338个电力项目,农村停电时间锐减71%,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2.64千伏安,完全满足现代农村家庭多元化用电需求,支持5亩温室大棚或1个小微加工坊稳定供电,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强的电力基础。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粤桂协作在两地之间织起更多“金丝带”。自2021年深圳市福田区与上林县结对以来,两地通过产业联动、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花路”。
“高供电可靠性和优质的供电服务让我们安全感拉满。”广西亿成花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伍伟光介绍,“蝴蝶兰对温度极其敏感,夏季降温、冬季加温全靠电力,一旦停电超过2小时就会造成严重损失。”针对企业用电痛点,该局投资300余万元专项改造10kV卢柱线,将线路末端电压合格率从83.20%提升至99.87%,让年产值1.83亿元的核心产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乡村振兴的步子又向前迈了一步。
创新驱动电网建设跑出“加速度”
随着电网建设数智化、机械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上林电网建设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乡村电力网架也愈发坚强可靠。针对年度电网建设任务,上林供电局创新运用基建数字化看板、数智作业ISDP,将基建项目从前期筹备到竣工验收的各项节点任务全面整合,以动态数字化实时呈现进度;同时依托数字化督办功能,对项目关键环节进行精准管控,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该看板获得公司“小数叶”劳动竞赛三等奖、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应用案例。
“只靠人工统计容易疏漏,现在打开数字化看板,每个项目的进度一目了然,督办起来更精准,项目推进自然更快。”该局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庞熙介绍,通过数字化管理,2024年农配网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建设任务,极大改变了以往电网项目建设周期长、效益难以快速释放的被动局面。
该局还积极承接公司配网单项工程数字化管控工作试点任务,项目建设资料及时完善并录入系统存档,为该工作在全区铺开提供上林经验,同时也为项目一键结算奠定基础。
“软件”升级的同时,该局在施工“硬件”上也持续加码。在项目施工现场,钩机等机械设备正进行繁忙的电杆组立作业,该局运用机械化设备,代替了人工,建设效率成倍提升。此外,该局还积极探索新型机械设备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将无人机、旋挖机等设备全面融入立杆、物资运送等作业场景。“我们通过无人机勘察地形及吊运物资、旋挖机钻孔作业,再借助机械吊装,山坳立杆难题迎刃而解。”庞熙说道。如今,一条条崭新的电网线路正借助机械化力量,不断向偏远山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力动能。
智慧电网畅通“毛细血管”堵点
农夫山泉二期生产线送电成功、10kV高明线跨越民房难题攻克、元丰公司主变故障快速抢修复电……这样的消息不断从上林供电局工作群弹出。实时动态背后,是一张正在织密的智能配网“防护网”。
配电网是城乡供电的“毛细血管”。为啃下配网“点多面广、涉面复杂”的硬骨头,上林供电局创新建立“总经理挂帅+柔性团队”攻坚模式,由总经理作为中台台长高位推动,试点组建一支多专业高效协同的柔性团队,整合运维、规划、建设三大专业力量,将首席问题解决官服务机制、“运规建”协同机制有机融入,高效运转“问题监控-协同处置-资产转化”三大环节的“运规建”协同机制,高效推进配网问题快速解决。
“就像给配网装了‘智慧大脑’。”该局营配指挥中心经理赵锡比喻道。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中压线路500余公里,新增的33个联络点让所有线路形成“手拉手”环网,实现所有中压线路“双电源”或“多电源”支撑,即便某条线路“生病”,负荷也能秒级“转诊”到健康线路。
更关键的是“自愈力”的突破。“现在配网已经能够实现‘自主诊断’了。”赵锡介绍,通过462台智能开关构建的“免疫系统”,故障隔离时间同比下降28.48%,相当于把过去“动手术”的停电变成了“打疫苗”的瞬时修复。目前全县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自愈成功率均达100%,原本靠经验查故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破旧革新引领“零感知”用电新常态
“电力工人在杆上施工,我们车间机器照常运转!”上林县御石矿业公司负责人韦先生指着正在带电更换开关的作业现场感慨。从“停电检修”到“无感用电”的体验,得益于“发电车无缝接入”技术,检修全程用户零感知。
今年以来,上林电网完成检修作业925次,却让用户几乎“无感”——停电影响率不足1%。这一突破源于该局在广西县份率先实现自主开展带电作业:从2023年取得Ⅰ类不停电作业资质,到2024年自主开展绝缘斗臂车作业,再到今年1月成立专业带电作业班组,上林供电局用三年时间跑出供电可靠性升级“加速度”。
“过去检修要停电4小时,现在40分钟‘带电搞定’。”带电作业班班长覃尚校介绍,在10千伏三里线作业中,他们仅用40多分钟就完成了熔管更换,比传统方式效率提升80%。
当前正值复工复产用电高峰,该局还将带电作业应用于线路消缺、业扩接入等场景,年内有望实现“能带不停”100%全覆盖,预计减少停电时户数约6.6万。
“4个100%”的实现,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上林供电局中压线路故障停电时长同比下降71.66%,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由去年的1小时以上下降到0.335小时/户,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为县域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及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今,上林供电局正以更坚强、更智能的电网,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黄瑜爽、黄靖雯、赵锡、覃春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