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村委会门口贴着的那张公告,让刚刚还在炫耀抢鱼战果的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
王大叔手里的茶缸子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响。
张婶的脸色煞白,声音颤抖: "这是啥意思?"
"完了完了,这可咋整?"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指着查俊:
"你这是故意害我们!"
查俊站在人群中央,看着这些曾经疯抢他鱼塘的村民,眼里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疲惫。
查俊站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承包合同。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村支书老李正叼着烟斗,眯着眼看他。
"十万?你确定?"
老李的语气里带着怀疑,这个废弃了三年的鱼塘,连村里最有经验的养鱼户老陈都不敢接手。
查俊点点头: "确定。"
"那塘子荒了快三年了,里头啥情况你心里有数吧?"
"有数。"
"行,既然你坚持,我也不拦你。"
老李在合同上郑重地盖下村委会的红章。
查俊接过合同,内心五味杂陈。
![]()
这十万块钱,是他在城里打工五年一分一分攒下来的。每个月寄给家里三千,剩下的都存着,就为了这一天。
走出村委会,查俊直奔那片鱼塘。
鱼塘占地二十多亩,四周杂草丛生,塘面上漂浮着厚厚一层绿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味,不是寻常鱼塘那种泥腥味,更像是某种化学药品的刺鼻气息。
查俊掏出手机,拨通了县兽医站的电话: "喂,王师傅吗?我是柳树村的查俊。"
"查俊?你不是在城里打工吗?"
"回来了,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想让你来看看水质。"
"那个鱼塘?你可想清楚了,那地方......"
王师傅的话说到一半就停了。
查俊心里一紧: "那地方怎么了?"
"没事,我明天就过去。"
挂了电话,查俊走到塘边,蹲下身子用手捧起一些水。
水质浑浊,颜色泛黄,触感粘腻。
妻子小梅正在厨房忙碌,看到他进门,连忙迎过来: "合同签了?"
"签了。"
"十万块钱就这么交出去了?"
小梅的眼中闪过一丝心疼。这笔钱对他们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查俊拉住妻子的手: "相信我,这钱花得值。"
"你到底想干啥?"
"养鱼能有多复杂?清清塘,放放苗,到年底就能回本。"
小梅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虽然心里还有疑虑,但还是选择了支持。
晚上,夫妻俩坐在床头,查俊拿出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
"你看,这里是水质参数,这里是鱼苗的成活率预估......"
查俊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上画着示意图。
小梅凑过去看: "这些你都懂?"
"在城里的时候,我专门找人学过。"
"学费又花了不少钱吧?"
"三千块。"
小梅心疼地看着丈夫,这个男人为了这个鱼塘,已经准备了太多。
第二天一早,查俊就来到鱼塘边。
他买了一整套现代化设备:增氧机、水质检测仪、新型渔网,还有专门的鱼饲料。光是这些设备,又花了两万多。
王师傅如约而至,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兽医,在县里小有名气。
看到查俊买的那些设备,王师傅摇摇头: "这些东西可不便宜。"
"该花的钱不能省。"
王师傅从车上拿下专业的检测设备,在塘边忙活了一个多小时。
查俊就在旁边静静等着,内心既期待又忐忑。
查俊没有多解释,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这个计划如果成功,不仅能让他的投资有回报,更能为整个村子的环境治理闯出一条新路。
接下来的一个月,查俊几乎天天泡在鱼塘边。
每一天的花销都不少,小梅心疼得直掉眼泪: "这样下去,咱家底都要掏空了。"
"再坚持坚持,很快就有起色了。"
查俊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在心里默默算账。
到现在为止,已经投入了八万多,剩下的钱还得买特殊鱼苗。
这场豪赌,他输不起。
五万块钱,这是查俊手里最后的积蓄。
小梅得知这个数字后,当场就哭了: "你这是疯了吗?"
"相信我,这是最后一次花大钱。"
查俊抱着妻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但他知道,这一步不走,前面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
投放鱼苗的那天,村里来了不少人围观。
看到密密麻麻的鱼苗倒进塘里,有人忍不住议论: "这么多鱼苗,得花多少钱?"
"听说光鱼苗就五万。"
"查俊这是要干嘛?"
"谁知道,城里回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人群中,有人酸溜溜地说: "有钱烧的,这么深的塘子,鱼苗投下去还不知道能活多少。"
"就是,以前老陈养鱼的时候,这塘子的鱼就不怎么样。"
查俊听着这些议论,没有反驳。
他知道村民们不理解他的做法,但现在还不是解释的时候。
![]()
投放鱼苗后的第二天,查俊就发现了问题。
塘边漂着几十条死鱼,银白色的鱼身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他赶紧捞起死鱼,仔细观察。
鱼的外表没有明显的伤痕,但鱼鳃呈现异样的暗红色。
"预料之中。"
查俊自言自语,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按照王师傅的说法,前期会有一定的死亡率,关键是看整体的适应性。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有鱼死掉,但数量在逐渐减少。
查俊每天都要清理死鱼,村里人看在眼里,议论声更大了: "我就说嘛,那塘子有问题。"
"查俊这下亏大了。"
"十万块打了水漂。"
面对这些议论,查俊依然没有解释。他知道,最好的回应就是让事实说话。
小梅看着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心里既心疼又担心: "要不咱们还是放弃吧?"
"不行,已经到这一步了,必须坚持下去。"
"可是每天都在死鱼......" "这是正常的,过了适应期就好了。"
查俊说得轻松,但内心的压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每晚躺在床上,他都要计算着成本和风险,生怕一个决策失误就血本无归。
半个月后,死鱼的数量明显减少了。
查俊每天观察剩余鱼苗的生长情况,发现它们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长得比预期还要快。
这时候,王师傅又来了: "情况怎么样?"
"死了大概一千多尾,剩下的都在正常生长。"
查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来的两个月,查俊几乎把家安在了鱼塘边。
他搭了个简易的窝棚,白天观察鱼的生长情况,晚上记录各种数据。
每隔一周,他都要请王师傅来检测水质,确保净化进程按计划进行。
村里的风言风语从来没有停过。
有人说查俊脑子进水了,有人说他是在作秀,还有人直接断定他会血本无归。
但也有一些明事理的村民开始关注他的做法:
"查俊这孩子从小就不一般。"
"你说他到底想干啥?"
"谁知道,反正不是为了赚钱。"
村支书老李偶尔也会到鱼塘边转转,每次都是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看着查俊忙碌的身影。
查俊他知道,这只是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天晚上,查俊破天荒地买了一瓶酒,和小梅一起坐在鱼塘边喝。
月光洒在水面上,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
查俊拿起手机,翻出通讯录里几个老友的电话。
这几个人都是他在城里打工时认识的发小,关系最铁,人品也最可靠。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老同学李明: "明子,我是查俊。"
"俊哥!好久不联系了,最近怎么样?"
"回村里了,承包了个鱼塘。"
"你?养鱼?"
李明的语气里满是惊讶,在他印象中,查俊是个做事很有分寸的人,怎么会突然去搞养殖?
"对,想请你们几个来玩玩,顺便帮我试试鱼塘。"
"什么时候?"
"这个周末,怎么样?"
"行,我叫上老刘和小张。"
李明是个爽快人,一口就答应了。
查俊心里暖暖的,这种朋友间的信任,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挂了电话,查俊开始准备周末的聚会。
他去县城买了最好的鱼具,还准备了一桌子菜。
小梅看着丈夫忙前忙后,忍不住问: "你这是要干什么?"
"请朋友来抓鱼啊。体验体验农家乐。"
查俊的回答很肯定,但小梅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段时间,她看着丈夫在鱼塘边忙碌,总觉得他在谋划什么大事。
周末如约而至。
李明、刘强、张伟三人开着一辆面包车,风尘仆仆地赶到村里。
看到查俊,几个人都很激动: "俊哥,你这是真的发了啊!"
"什么发了?"
"承包鱼塘,这得多少钱?"
"不多,十万。"
查俊说得轻松,但三个朋友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他们的认知里,十万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在老家买套房子了。
"走,先去看看你的鱼塘。"
李明最积极,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鱼塘走去。一路上,村里人都好奇地看着这几个外来的客人。
到了鱼塘边,几个朋友都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二十多亩的水面波光粼粼,现代化的增氧设备正在工作,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这鱼塘不错啊!"
"水质看起来很清澈。"
"俊哥,你这投资值了!"
朋友们的夸赞让查俊心里很受用,但他没有沾沾自喜: "来,试试我这鱼的质量。"
查俊拿出准备好的渔网,教朋友们怎么使用。
几个人都是新手,但兴趣很高。
"哇,这么快就有鱼!"
"看起来不小!"
![]()
几个人围过去帮忙,费了好大劲才把鱼拉上来。
是条三斤多的草鱼,银白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鱼养得真好!"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几个人钓得不亦乐乎。
鱼塘里的鱼确实不少,基本上每隔十几分钟就能上一条。
到了中午,已经抓了十几条鱼。
"俊哥,这些鱼我们带走几条?"
"不用带,咱们就是玩玩。"
"这么好的鱼不带走太可惜了。"
"真的不用,想吃鱼我去集市上给你们买。"
查俊的坚持让朋友们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强求。
中午,小梅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几个人吃得很开心。
下午,几个人继续钓鱼。
这时候,村里陆陆续续来了些人围观。起初只是三三两两,后来越来越多,塘边围了二十多个村民。
"这些城里来的人钓鱼真厉害。"
"看着鱼不少啊。"
"查俊这鱼塘成了。"
村民们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
王大叔拎着个旧木桶,张婶提着塑料网兜,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水里的鱼。
查俊察觉到了村民们的异常,心里开始紧张起来。
他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一些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俊哥,村里人对你这鱼塘挺关注的啊。"
查俊说得很肯定,但心里却没底。他了解村民们的性格,见到这么多鱼,很难不动心思。
下午四点多,李明提议收竿: "差不多了,该回去了。" "好,收竿。"
几个人开始收拾鱼具,准备把钓上来的鱼重新放回塘里。
村民们的议论声更大了,有些人开始往前挤。
朋友们虽然疑惑,但还是配合查俊的节奏。
可是他们刚要离开,王大叔突然开口了: "查俊,这些鱼你们不要就浪费了。"
"咱们也不白要,按市价给你钱。"
面对村民们的要求,查俊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想拒绝,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如果直说这些鱼不能吃,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大叔,这些鱼还小,再养养比较好。"
查俊的拒绝显得很无力,村民们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查俊拉着朋友们就要离开,但村民们已经围了上来。
气氛开始变得紧张,一场冲突似乎在所难免。
王大叔看着塘里游来游去的鱼,眼神越来越热切。
他扛着的那个旧木桶在手里显得格外显眼,仿佛随时准备下水捞鱼。
"查俊,你们城里人就是客气,这么好的鱼不要就太浪费了。"
王大叔一边说着,一边往前挪步。
其他村民也开始躁动,张婶握紧了手里的塑料网兜,眼睛死死盯着水面。
查俊感受到了压力,他知道这些村民一旦动起手来,场面会很难控制: "大叔,这些鱼真的还需要再养养。"
"养啥养?都这么大了,正是吃的时候。"
村民们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人已经开始撸袖子。
就在这时,王大叔突然大喊一声: "这么多鱼,别浪费了!"
话音刚落,他一脚踩进了水里。
这个动作就像是发令枪,其他村民瞬间涌了过来。
"快抢啊,不抢就没了!"
"这么多鱼,够咱们吃一个月的!"
"查俊有钱,不差这点鱼!"
混乱瞬间爆发。
张婶挥舞着塑料网兜,一头扎进水里;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直接跳下塘,用手抓鱼;连七八十岁的老大爷都不甘落后,拎着个破脸盆往水里舀。
查俊想要阻止,但根本无济于事: "大家别这样!"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推了一个趔趄。
李明几个人想帮忙,但面对几十个疯狂的村民,他们也束手无策。
刘强拉着查俊的胳膊: "俊哥,咱们先撤,这些人疯了!"
"不行,这些鱼不能让他们带走!"
查俊挣脱了刘强的手,冲到塘边大喊: "大家听我说,这些鱼......"
他的话再次被打断。
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两条大鱼,兴奋地喊: "哈哈,抢到了!这鱼少说也得值五十块!"
"我这条更大,值八十!"
村民们抢得热火朝天,完全不理会查俊的呼喊。
水塘里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溅起的水花和拼命游动的鱼。
查俊眼看着自己精心养了几个月的鱼被村民们哄抢,心如刀绞。
"住手!都住手!"
查俊声嘶力竭地喊着,但没有人理他。
王大叔已经装了满满一桶鱼,正准备离开,看到查俊拦路,不耐烦地说: "查俊,你别小气了,就这么几条鱼,你一个大老板还在乎?"
"不是钱的问题......"
混乱持续了半个小时,塘里的鱼基本上被抢光了。
村民们满载而归,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哈哈,今天真是赚到了!"
"这么大的鱼,平时想买都买不到!"
"查俊这人就是实在,都不好意思要钱!"
村民们的话让查俊心里更加沉重。他站在空荡荡的塘边,看着浑浊的水面,眼泪差点掉下来。
李明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俊哥,别难过,不就是一些鱼吗?"
"你不懂......"
"算了,咱们回去吧。"
查俊的声音里透着无奈和疲惫。
他知道,接下来几天,村里肯定会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会炖鱼汤、做鱼菜。
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回到家里,小梅看到丈夫沮丧的样子,关心地问: "怎么了?钓鱼不顺利?"
"鱼被村民们抢光了。"
查俊把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小梅听完也很愤怒: "这些人怎么能这样?"
"算了,都是乡里乡亲的。"
"可你损失那么大......"
"钱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
晚上,查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等着他。
第二天一早,查俊就被外面的喧闹声吵醒了。
他透过窗户往外看,发现村里格外热闹,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炊烟,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鱼香。
"老梅,你闻闻,这鱼香味多诱人!"
"就是,查俊养的鱼就是好,肉质特别鲜美!"
"我炖了一大锅,孩子们都抢着吃!"
村民们的笑声和夸赞声此起彼伏,听起来是那么的开心和满足。
但这些声音传到查俊耳朵里,却如同刀割般难受。
查俊匆忙穿上衣服,走出家门。
村里的小路上,到处都能看到村民们拎着鱼、提着汤锅走来走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查俊!"
王大叔远远地就冲他招手,手里还端着一大碗鱼汤: "来来来,尝尝你养的鱼,味道真是绝了!"
"不用了,我......"
"别客气,这可是你的鱼,你不尝尝怎么行?"
查俊把碗还给王大叔,匆匆离开了。
![]()
王大叔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 "这孩子,有钱了就是不一样,连自己养的鱼都不稀罕。"
夜深人静的时候,查俊一个人坐在鱼塘边。
月光洒在水面上,塘里的水依然在缓缓流动,但鱼已经所剩无几。
他想起当初承包这个鱼塘时的雄心壮志,再看看现在的情况,心里说不出的苦涩。
"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查俊自言自语,但话刚出口,他又摇了摇头。
他知道自己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
正在他沉思的时候,远处传来了脚步声。查俊回头一看,是村支书老李。
"这么晚了,你还在这里?"
"睡不着。"
查俊苦笑着摇摇头: "我也没想到会这样。"
"查俊,你老实告诉我,你这鱼塘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李的问题很直接,查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坦白: "李叔,这件事说来话长......"
老李听完,沉默了很久: "你这孩子,为什么不早说?"
"我怕引起恐慌。"
"现在更恐慌了。"
老李说得很对,现在村里的传言满天飞,比直接说出真相的后果更严重。
"现在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
两个人就这样坐在塘边,谁也不说话。
夜风吹过水面,带来阵阵凉意。查俊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