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到48小时,大陆同意郑丽文请求!民进党祸台十年,是时候做了结

0
分享至

10月20日,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在广播节目中明确表示“当然要”访问大陆,这个斩钉截铁的回答,在两岸持续冷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更值得玩味的是,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22日的记者会上迅速作出正面回应,表示愿意在共同政治基础上,与国民党加强高层往来。



国台办提到的“既有共同政治基础”,显然是指两岸熟悉的“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这一政治底线。这种表态既展现了大陆的原则性,也为后续互动留出了弹性空间。

48 小时内的回应与默契

郑丽文的访陆表态并非偶然,而是其竞选期间两岸政策主张的延续。在 10 月 18 日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中,郑丽文以超过五成的得票率胜出,她在竞选过程中多次强调 “我是中国人”,明确提出将在 “九二共识” 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并承诺恢复 “国统纲领”、建立 “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 等具体举措。



这种鲜明的立场使其在党内选举中脱颖而出,也被解读为对岛内民意变化的精准把握。国台办的回应则清晰界定了互动的前提与方向。朱凤莲在回应中强调的 “既有共同政治基础”,直指 “九二共识” 与 “反对台独” 这一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她进一步阐释,“九二共识” 的核心意涵是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正是这一基础支撑起过往两岸协商谈判、全面 “三通” 等一系列成果。这种表述既坚守了大陆的原则底线,又通过 “加强高层往来”“顺应同胞愿望” 等措辞为后续互动预留了空间,展现出务实姿态。



大陆对郑丽文的关注早有体现。在其当选次日,大陆便发出贺电,其中 “为两党关系指明方向” 的表述被外界重点解读。这一表述与郑丽文复电中 “认同坚持共同政治基础” 的回应形成呼应,传递出国共两党在两岸关系核心议题上的潜在共识。

这种共识的背后,是两岸民众对和平发展的共同期待 —— 台湾《联合报》9 月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不满意度已超过 60%,较去年增长 20 个百分点以上。



国民党的困境

尽管互动出现积极信号,国民党当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这也是郑丽文在表态中特别强调 “代表性才是关键” 的深层原因。从党员结构来看,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仅有 13.67 万党员参与

投票,这一数字仅占台湾总人口的 0.059%,凸显出政党与民众的疏离感。2020 年与 2024 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失利,更让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的话语权大幅削弱,甚至内部一度出现 “少谈九二共识” 的声音,连 “国共论坛” 等传统交流品牌也已停办多年。



党内整合难题是郑丽文面临的首要挑战。作为党主席,她需要协调地方县市长、“立法机构” 党团等不同权力板块的立场,而这些群体在两岸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县市依赖两岸农渔产品贸易,倾向务实交流;“立法机构” 中则有势力受外部影响,主张 “维持现状”。

在民进党掌控行政资源、持续进行舆论管控的背景下,这种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 —— 此前民进党当局曾关停中天新闻台、遣返支持统一的民众,对不同声音形成强力压制。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更添考验。中时新闻网 10 月 22 日援引岛内媒体人郭正亮的分析指出,防务预算、对美关系等议题将成为检验国民党立场的试金石。

当前美国正持续强化与台军事合作,不断出售武器装备,这种外部干预既加剧了台海紧张,也给国民党带来平衡压力:若过于贴近大陆,易遭民进党扣上 “卖台” 帽子;若顺应外部势力,又会背离其两岸政策主张,失去核心支持者信任。



民进党十年之弊

郑丽文的访陆诉求与大陆的积极回应,本质上是对民进党执政失败的间接回应。2016 年民进党上台后,拒不承认 “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官方交流渠道全面中断,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协商机制彻底停摆。这种中断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更直接传导至经济、民生等领域,让台湾民众切身感受到损失。

经济上,两岸贸易的 “红利缩水” 最为明显。过去依赖大陆市场的台湾农渔民首当其冲,莲雾、释迦等水果因无法通过官方渠道进入大陆,价格暴跌甚至滞销;台企在大陆的发展也面临不确定性,原本规划的产业合作项目因交流中断被迫搁置。



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为讨好外部势力,大量采购高价武器,2024 年防务预算占 GDP 比重升至 2.8%,而民生领域的教育、医疗投入却持续削减,形成 “备战谋独投入越多,民生照顾越少” 的恶性循环。

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割裂更具隐蔽性。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改教科书、管控媒体等方式推行 “去中国化” 教育,试图割裂两岸文化联系。



但这种操作在民间遭遇阻力,尤其是疫情后两岸民间交流逐步恢复,不少台湾网红来大陆直播,让岛内青年对大陆的认知更趋客观,对当局的抹黑宣传日益反感。2025 年民进党发动的针对国民党民代的 “大罢免” 遭遇零封失败,便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其政治操作的厌倦。

民意基础与平衡艺术

两岸关系的改善终究要回归民心根本。朱凤莲在回应中强调,“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主流民意”,这一判断得到现实印证。即使在民进党压制下,主张两岸和平交流的 “沉默大多数” 仍通过选举偏好、民调数据等方式传递诉求,郑丽文的当选正是这种民意的集中体现。



对郑丽文而言,破局的关键在于找到 “维护台胞利益” 与 “推动两岸交流” 的平衡点。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是最佳切入点,其承诺的 “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 可直接对接台湾农渔民需求,减少民进党政策造成的损失;“文创产业联盟” 则能重启两岸文化交流,修复被割裂的情感联结。这些具体举措既能夯实国民党的民意基础,又能避免陷入抽象的政治争议。

应对外部干扰与政治攻击同样需要智慧。面对民进党可能抛出的 “卖台” 标签,国民党需以民生福祉为盾牌,用具体合作成果回应质疑;在对美关系上,则需坚持 “两岸事务是中国内政” 的底线,避免被外部势力绑定。大陆方面已释放明确信号,只要坚守 “九二共识”,便愿意为两岸交流提供便利,这种姿态为国民党创造了操作空间。



从更长远视角看,此次互动是两岸关系回归正轨的一次契机。民进党执政十年的教训证明,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只会导致紧张动荡,损害台胞利益;而坚持 “九二共识” 才能带来和平与发展。郑丽文若能抓住民意机遇,推动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重启合作,不仅能重塑国民党的政治地位,更能为台海和平稳定注入持久动力。民进党制造的十年隔阂,或许正迎来了结的开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趣文说娱 incentive-icons
趣文说娱
很难想象,在抗战年代,先烈们拥有着怎样的毅力和信念,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取得胜利!
4181文章数 7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