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下午,联合国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正式公布,由RCE杭州报送、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等单位发起实施的“少年科小二”项目,荣获2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网络(RCE)全球旗舰大奖。这是全球近200个RCE中,代表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最高年度成就奖项,全球共有22个项目获此殊荣,也是今年中国唯一获奖项目。
联合国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山口由梦为“少年科小二”项目颁奖。RCE杭州主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吴卫东,RCE杭州副主任、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忻皓,RCE杭州副主任、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首席代表施小东代表项目方领奖。
![]()
RCE奖颁奖现场
一个地方项目,跻身世界舞台。作为起源于浙江的教育创新实践,“少年科小二”不仅是一个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更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方案。它用两年时间,搭建起一个跨越城乡、贯通校内外、融合政策与社会资源的“可持续教育生态”。
从地方课堂到国际奖台,它的故事回答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在新时代的教育变革中,浙江的实践如何让科学教育更公平、更有温度、更有未来?
![]()
从“三大失衡”到教育公平的浙江解法
2025年1月,随着DeepSeek等“六小龙”科技企业的爆发式走红,杭州这座城市再次以创新之都的姿态站上全球科技前沿。面对科技创新的浪潮,如何让“创新之城”同时成为科学教育创新之城,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2025年3月,项目推动举办浙江省中小学校长AI研训班,来自全省的70余位校长参加,其中15位来自山区与海岛学校。这种快速的行动回应,正是“少年科小二”对科学教育三重失衡的积极作答——校内外资源未能有效衔接、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课堂教学与实践体验脱节。
![]()
浙江省中小学校长AI研训班
“少年科小二”试图探索,如何让创新精神在教育体系中生根,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都能共享创新的力量。项目依托浙江首创的“科学副校长”制度,通过“科星引航”“未来科学家营”“SciLuck科普长桌”等品牌活动,让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走进课堂、深入乡村,把科学的火种播撒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创新的光照亮乡野校园。
![]()
“科星引航”活动邀请喻景权院士走进杭师附小
项目引导学校立足自身特色与在地问题,开展主题化、项目化学习。例如,杭州市余杭区百丈小学建立“沈括人工智能教育天文台”,让AI教育与天文探索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同频共振,成为“科学精神”与“前沿科技”的生动结合。
同时,项目持续推动“钱学森科技文化活动周”“科学玩具节”等特色活动,并将“沈括科学精神”融入课程与实践中,让科学教育从一次次活动,成长为一种教育常态、一种文化自觉。
短短两年间,这一模式已在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实验学校、桐庐县叶浅予建兰学校、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三小学等多所核心学校生根发芽,让“科学教育不止于课堂,不止于城市”。
![]()
“少年科小二”项目结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学校
多层政策支撑的浙江样本
RCE杭州名誉主任、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原副主席王忠民认为,浙江样本“少年科小二”的成功,首先扎根于制度土壤。
国家层面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科学教育的公平与质量明确了方向,省级的“科普浙江”行动计划进一步打通了部门与领域之间的协作通道,学校端则以“科学副校长”为抓手重构课程与管理。
上有清晰的价值坐标,下有可操作的制度抓手,项目由此形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同向发力的立体结构,政策的阳光能够稳定而持续地照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制度支撑下,项目又把视野推向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少年科小二”还持续与RCE韩国道峰区共建“新长路计划”,并于2025年8月赴RCE亚太中心韩国统营开展交流学习。由内而外的路径非常清晰:先在本地把模式做实做细,再把经验带到网络中去检验与互鉴,从地方样本走向国际共享,让浙江经验被更多地区看见与采用。
![]()
“少年科小二”走进RCE统营
这套机制之所以能走得稳,也与项目的题域选择有关。“少年科小二”把科学教育放在真实世界的脉络中审视,聚焦三大主题面向未来与现实相连接。其一是人类共同危机,包括气候变化、健康与安全;其二是前沿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等;其三是未来城市与社区发展。以这样的主题框架统领课程与活动,项目既保持全球方法与国际视野,又把问题落回本地学校与社区的具体情境,推动孩子在理解世界中学习改变世界。
从参与到变革:科学教育的社会共创
科学教育,既是课堂的使命,更是社会的共创。
“少年科小二”以科学教育为媒介,搭起了学生、教师、社区与媒体之间的共创之桥,让科学精神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中生根发芽。
截至2025年中,项目已直接惠及3800余名师生,提升了农村学生的科学活动参与率,也助力学校管理者掌握AI教育管理工具,科学教育的效能与覆盖面同步提升。与此同时,项目的系列活动通过媒体传播触达超过5万人次,使科学教育成为社会热议的公共话题。
![]()
第二季“少年科小二”项目汇报展示
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人们的认知——科学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一个孩子通向未来的起点。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联合国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在对2020—2024年RCE全球项目的趋势分析中指出,最具变革意义的三项指标是学习环境改造、教育者能力提升、伙伴协作深化。而“少年科小二”正是在这三方面实现了突破:它让课堂成为社会实验室,让校长成为学习设计师,让教育成为连接未来的公共事业。
此次“少年科小二”作为11个“非青年主导项目”之一,在RCE全球奖项体系中,更注重系统性与教育机制的变革。它强调通过政策协同、学校改革和社会协作,构建可持续的教育生态,关注教师、校长和社区的赋能,而非单纯展示青年行动力。“少年科小二”正属于这一类型,它以制度创新和教育体系重塑为核心,让科学教育成为社会共同体的行动——为青年创造学习、探索与成长的持久环境。
![]()
“少年科小二”访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约瑟·范德斯特
因此,这一全球性荣誉并不仅仅属于一个项目,而是一种教育信念的共鸣——它让世界看到,在浙江的教育实践中,公平、质量与创新不是取舍,而是共生。
正如项目的口号所言:“为明日筑盾”。这面“盾牌”,守护的不仅是孩子的科学梦想,更是人类可持续的未来。
来源:省科普联合会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