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时不时隐隐作痛
一吃油腻就恶心反胃……
这些症状反复出现
背后可能隐藏着胆囊问题
若长期忽视
很可能让胆囊癌“有机可乘”
具体怎么回事?一文了解↓
01
胆结石“偏爱”这几类人
在我国,胆结石发病率达到6%~12%,普通成年人群中约10%可能患有胆结石。哪些人群需要尤其重视?胆结石“偏爱”这几类人,当心↓
中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胆结石发病率也会升高,高峰年龄在40~50岁。
女性:研究显示,胆结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因为雌激素会使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进而形成结石。
体重超标者:体重超标15%以上的人,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快速减肥者:极端低脂饮食,会减少胆囊收缩,最终导致胆汁浓度过饱和,形成胆结石。
![]()
02
胆结石和这些习惯有关
再不改就晚了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2个高危饮食习惯
习惯1:长期高油高糖饮食
比如油炸食品、肥肉、甜腻糕点,这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胆汁排出不畅,胆固醇易沉积形成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壁引发慢性炎症,长期炎症会增加细胞癌变风险。
习惯2:三餐不规律,尤其不吃早餐
夜间胆囊储存大量胆汁,早餐能促进胆汁排出;不吃早餐会导致胆汁滞留胆囊,时间久了胆汁浓缩,易形成结石。研究发现:不吃早餐者患胆囊结石风险比规律饮食者高2.3倍。
![]()
不爱运动
长期不运动,吃完就久坐,胆囊无法正常排泄胆汁,胆汁长期滞留,也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03
出现这些症状
可能是胆囊的“求救信号”
右上腹隐痛
约70%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隐痛的症状,这种疼痛较为隐匿,很多人往往将其当作普通胃痛。实际上,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通常在饱食后出现;而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疼痛,更多是在饥饿时发作。
如果右上腹经常出现隐痛且按照胃病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进行胆囊相关检查。
餐后腹胀
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尤其是吃多一点后,会感觉肚子胀、不舒服,还可能伴有打嗝、嗳气等症状。
![]()
乏力、打寒战
当患者出现乏力、打寒战症状时,往往提示有胆囊炎或胆道感染的可能性,情况相对较为严重。
皮肤、巩膜变黄
皮肤、巩膜变黄是胆囊结石较为严重的症状之一。胆囊结石引发黄疸主要有两种情况:胆囊管结石过大,压迫肝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小的结石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在胆总管下端出现梗阻,也会引起黄疸。
出现黄疸后,患者可能出现“黄、疼、烧”的症状。这些症状是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死亡率约为20%~30%;如果胆汁排泄进一步受阻,还可能引发胰腺炎。
04
做好这4件事
跟胆结石说“不”
规律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损伤肝胆系统,增加胆囊疾病、胰腺炎和肝脏疾病的风险。
坚持吃早餐,若无胆囊结石和胆道疾病,可适量摄入脂类食物,刺激胆囊排泄隔夜胆汁,减少胆汁淤积和结石生成风险。
低脂低糖饮食
过多摄入脂肪和糖,糖可异生为甘油三酯,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石。
定期复查
有家族遗传因素、胆囊癌诱发因素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复查方法包括:B超、强化CT、核磁检查、肿瘤标记物筛查、PET-CT、PET核磁等。
控制体重
BMI大于30时,胆囊结石发病概率增加,应合理控制体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此外,还应避免在短时间内快速减肥。
转发给你关心的TA
一起关注胆囊健康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