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新加坡“胜利”号无人机母舰下水,这是该国迄今最大、最快、最复杂,一口气造六艘。评论区一水儿“坡县威武”“小国大梦想”。我扒完外媒通稿,只想说:先别急着鼓掌,这船没那么神,也没那么坏,咱们掰开揉碎聊。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2个月,从龙骨到下水,听着像拼多多次日达。我特意翻了《海峡时报》原版,船厂是新加坡新科工程,自家院子,供应链短,工人三班倒,政府一路绿灯。造得快≠技术炸,更像是装修队抢工期:墙砖贴完,水电还没验收。真正的坑在后面——舾装、系统联调、海试,随便一个软件升级就能拖半年。2028年才交首舰,现在鼓掌,早了点。
![]()
最大?到底多大。美媒给的数据:满载排水量号称“约8000吨”。三千吨啥概念?咱海军056轻型护卫舰也是三千吨,带76毫米主炮、反舰导弹、反潜鱼雷,还能跑30节。新加坡这船,甲板光秃秃,炮没几门,导弹位留着以后“插U盘”。大,是因为肚子里要塞进无人机、无人艇、水下潜航器,还得给它们加油、充电、换电池。说白了,是海上无人装备4S店,不是传统战舰。咱们别拿“最大”当“最能打”。
![]()
无人机母舰,听着像科幻片。实际呢?甲板照片我放大看了,没弹射器,没拦阻索,只有两条滑轨,能飞的最大机型,顶多是“扫描鹰”这类百公斤级小不点。小不点能干啥?侦察、中继、标靶,真让它挂导弹,得先问牛顿答不答应。水下无人潜航器更尴尬,新加坡海峡最深才四十米,大点的潜航器一转身能蹭到海底,玩水下狼群?先别撞渔网再说。
![]()
有人骂:这不就是“大号玩具船”?话糙理不糙,可也别小瞧。新加坡不靠渔船壮胆,靠的是马六甲海峡每天过路的千艘油轮。油轮就是钱,钱就是命。把“胜利”号扔在海峡入口,甲板升起雷达哨无人机,24小时盯航道,比派载人直升机便宜一半。真出事,无人艇先冲上去拍照取证,人在后方喝咖啡,减少伤亡纠纷。对小国来说,省一个人,就是省一份养老金。算盘打得精,不服不行。
![]()
新加坡首艘无人机母舰下水
再说六艘换六艘老“胜利”级。老舰1990年服役,当年是神气活现的导弹护卫舰,现在雷达老旧、导弹过期,机舱天天漏油。新舰不追求单挑强敌,主打“有人+无人”混编,一人操作三架无人机,编制砍一半,人力省四成。新加坡海军总共五千人,省下来的钱够给全员涨薪30%。这叫什么?技术不够,管理来凑。咱们大国可以嘲笑它火力弱,可别忘了:小国先算账本,再算吨位。
![]()
有人担心:无人机母舰会不会搅动南海?省省吧,新加坡防长陈振声去年在香格里拉对话表示:我们不选边,只选生意。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的饭碗,谁掐航道,它就跟谁急。真到南海打热仗,这艘船跑得比谁都快。它的战场就是自家门口四十米深的水沟,跑远了,无人机油都不够回航。
![]()
说到命名,新舰沿用老舰名“胜利”,舷号也继承“88”。外媒解读为“精神传承”,我听着像“省钱”:旧旗帜、旧铜牌、旧信封信纸,接着用,连舰歌都不用重新录。新加坡国防部官网悄悄写了一句:“重复使用舷号,可减少行政成本。”好家伙,连舷号都讲性价比,活该人家预算年年有余。
![]()
最后聊点实在的。中国船厂去年下水军舰总吨位十万吨,相当于三十艘“胜利”号。咱们没必要酸,也不必吹。新加坡用12个月攒出一艘“无人装备母港”,告诉我们:未来海战,不一定比谁炮粗,可能比谁先让无人机群上班。省人力、省油、省养老金,小国玩得起,大国更玩得起。下次再看到“最大”“最强”标题,先别转,先问一句:最大,到底大在哪?最强,到底强给谁看?想明白这点,比鼓掌重要。
船已下水,戏才开场。咱们端好板凳,看它是真胜利,还是新噱头。
在新加坡生活
477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