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产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菌、果、药”三大绿色特色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
据介绍,守着南水北调这一渠“源头活水”,西峡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路子,把这方好水好山蕴含的生态价值,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乡亲们致富增收的源泉。
通过片区发展、技术提升、品牌打造,该县建立了312国道沿线猕猴桃产业区、鹳河沿线香菇产业区、328省道沿线中药材产业区,聚业成链、聚链成势,推动120多个行政村根据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优化产业布局。
在三个产业区内,镇建有乡村振兴产业园,村建有富民加工产业园及工贸小区,农民可就地就近参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构建起“产村、产镇、产城”互通新格局,全县建成丁河镇猕猴桃、双龙镇香菇、米坪镇中药材等专业市场7个,吸引全国各地10余万名客商前来洽谈合作;建成猕猴桃小镇、香菇小镇、中药材小镇等特色小镇12个,加速片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有4.8万户、16.6万人形成了乡村“共富片”。
与此同时,西峡县还加快科技长入步伐、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成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峡分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先后引进香菇、猕猴桃、山茱萸新品种15个;培育出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仓储企业538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75%以上。
目前,西峡县发展猕猴桃基地14.5万亩,年产量8.5万吨,亩均效益1.2万元,果农户均年增收3.8万元;香菇产量3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年出口额超10亿美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山茱萸年产量4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年产值300多亿元,覆盖14个乡镇120个村,叫响了“让世界爱上中国菇”“中国人的阳光金果”等产业品牌。
一渠清水既是生命之水、生态之水,也是发展之水、活力之水,滋养着水源地绿色产业不断壮大,推动水源区经济总量持续健康增长。(开金科 曹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