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风拂稻浪。衡水市冀州区稻蟹共生研学基地的3000亩稻田,又一次迎来丰收。
“这笼蟹可不少,个个膏满黄肥,少说得有百十斤。”近日,基地养殖员张顺喜身穿防水连体长裤走进稻田,提起水中的一个网笼,兴奋地向地头的同事大喊。
![]()
日前,在衡水市冀州区稻蟹共生研学基地的稻田里,养殖员张顺喜高兴地展示刚刚捕捞的稻田蟹。 焦磊摄
记者走进这片位于衡水湖畔的稻田,只见稻穗随风起舞,秧间肥蟹穿梭。谁能想到,如今这片丰产的沃土,曾是一片撂荒低洼盐碱地。
“盐碱地里种水稻?”两年前,当城乡供给(衡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秋良说出自己的计划,北冯家庄村的村民们都觉得他异想天开。有人说,别说在这片地里种水稻了,就是种小麦、玉米,都长得稀稀拉拉,几乎没收成。后来人们又听说,陈秋良还要在水稻田里养螃蟹,这更让大伙儿议论纷纷:“盐碱地里养螃蟹,这事儿靠谱吗?”
其实,这绝非陈秋良一时心血来潮。有多年农业种植经验的他,早对这个蟹稻共生计划琢磨了许久。“不说别的,咱衡水湖的生态环境,那是没得挑,再加上咱有技术团队支持,实现蟹稻共生肯定没问题!”陈秋良说。
究竟是啥技术团队,让陈秋良如此底气十足?“我们提前邀请天津农作物(水稻)研究所和河北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对土壤进行了修复,并引进了耐盐碱的‘优99’水稻品种和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的盘锦‘光合1号’河蟹品种。”陈秋良说,他们还与有丰富种稻养蟹经验的天津顺鑫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探索出适合当地的一套蟹稻共生种植养殖方法。
“稻株遮阴给蟹降温,河蟹吃虫减少农药使用,蟹粪还能肥田养稻……”张顺喜一边收网,一边高兴地介绍,去年是第一年试种试养,水稻亩产稳定在500公斤左右,稻田蟹亩产超20公斤,首年就实现产值700余万元。
昔日盐碱地,今朝丰收田,衡水湖湿地再添生机。“你看现在,水里不光有蟹,还有小鱼、小虾,时不时还能看见水鸟来歇脚找食儿。”陈秋良说,蟹稻共生不仅一地双收,还对衡水湖周边的生态保护有好处,能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明年,我们计划继续扩大种养面积,让衡水湖畔的盐碱地变成这样的丰收田。”微风带着稻香拂过,陈秋良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原标题:盐碱地里稻香蟹肥)
(来源:河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