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自己按正规流程申请贷款时,建行拒绝放款;但只要找中介介入,贷款就能顺利办下来,甚至刚办下来的营业执照都能用来申请贷款。而中介的费用按贷款金额的点位计算,一般在2%~5%之间——这意味着如果贷款一百万,就得支付2到5万元的中介费。该网友直言,这种“自己办不了、中介能通融”的情况,明摆着内部有猫腻,若核查通过中介办理的贷款,恐怕会发现大量作假记录。
![]()
这一爆料瞬间勾起了小编2019年年底的糟心回忆。当时小编买房办理贷款,提前核对了征信、收入证明、购房资质等所有材料,银行工作人员初步审核也说“没问题”,可正式提交后却被告知“系统审核不通过”。追问具体原因时,建行工作人员要么含糊其辞说“系统自动判定,具体细节不清楚”,就在小编为贷款发愁、甚至开始担心影响购房合同履行时,陌生电话却“精准”打了进来。
![]()
起初小编还满心欢喜,以为是事情出现了转机,可对方随后的话却让小编惊出一身冷汗——她表明自己是中介,帮忙办理贷款需要收取1.5%的中介费用。小编当时的贷款金额为115万,细算下来,这笔中介费用高达17250元。
小编当即拒绝了中介的漫天要价,更让人生疑的是,小编追问对方“怎么知道我在建行贷款被拒、还能精准拿到我电话”时,对方瞬间沉默,紧接着就匆匆挂断电话,之后再拨打便无人接听。
带着一肚子疑惑,小编联系了交通银行,带着完全相同的一套材料去了交通银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交行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材料后,当天就完成了初审(营业员告知,过100万需要省批,不然当天就可以放款),一周内就通知贷款审批通过。同样的个人资质、同样的申请材料,为何在两家银行遭遇天差地别的对待?建行所谓的“系统审核不通过”,到底是真的不符合规定,还是为中介“留口子”?
虽然小编最终成功办理了贷款,但这件事后续带来的影响远超预期。去年沧州实行转公积金贷政策后,规定只有中农工建四大银行可以不用还完全款直接商转公,其他银行则需要先还清全部款项,再进行二次贷款才能使用商转公。
小编仔细算了一笔账,按照现有的商转公政策,如果当时无奈选择了交行贷款,如今每月要多还近两千元,一年就是两万四,三十年贷款周期下来,额外支出更是高达七十多万!这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笔负担本可以避免——若建行能像交行一样依规审核、正常放款,何来后续的中介骚扰和政策落差?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中介能精准掌握用户的贷款失败信息和个人联系方式,这背后是否存在建行内部信息泄露?中介口中的“能办”,又是否意味着他们与银行内部人员存在利益勾结,可以随意操控审核结果?
贷款本是金融机构服务民生的基本业务,建行作为国有大行,更应坚守合规底线,保障群众公平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可如今“自己办卡壳,中介能通关”的怪象,不仅让群众多花冤枉钱,更践踏了金融服务的公平性,甚至可能滋生腐败和金融风险。那些通过中介作假办下来的贷款,一旦出现坏账,最终的风险又该由谁来承担?这种对群众不负责任、对规则视而不见的做法,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如果你也曾在建行或其他银行遭遇过类似的贷款“潜规则”,如果你知道中介与银行之间的更多内幕,欢迎在评论区勇敢发声。你的每一次分享,都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力量。我们不仅会持续追踪报道此事,也会将收集到的线索整理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坚决维护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金融服务回归公平与透明!
来源:沧州信息圈
阅读 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