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一位在上海张江工作的年轻人,在合租群里晒出工资账单:“到账6500,房租4800,剩下1700还要吃饭、坐地铁、交话费,还得给猫买猫砂。”短短几行字,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巨大共鸣。年轻人逃离上海,不再是孤例,而是趋势。
从2020年到2024年,上海的外来人口从1040万减少到了983万人,短短四年流失了接近60万。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人关掉电脑、收拾行李、告别梦想的背影。这座GDP突破5万亿的超级城市,为什么留不住年轻人?又是什么,让他们在“魔都”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无力?
![]()
2024年初,小李离开了上海。他是安徽人,三年前大学毕业后就来上海做电商运营,月薪8500,住在松江一个合租次卧,房租3200元。三年下来,他攒下不到两万元,连老家一套房的首付都付不起。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回合肥工作,月薪5000,房租800元,每月还能存2000元。于是他辞职回乡,开始做新媒体内容,每月收入虽然不算高,但生活压力小,还能陪伴父母。
![]()
小李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离上海”。即便是985硕士,也不再对这座城市抱有太多幻想。2023年,小王从上海一所211高校硕士毕业,想进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
他投了87份简历,只收到一个销售岗位的offer,月薪1万元。这个数字,在上海的生活成本面前,几乎等于“裸奔”。上海的租金,2024年核心地段的单间租金已经飙升到5000元以上,涨幅高达8.3%。同期应届生平均工资涨幅仅为3.5%。房租涨得比工资快两倍,年轻人根本跟不上节奏。
![]()
不仅如此,工作机会也在变少。金融、互联网、新能源,曾是上海最拿得出手的三大支柱产业,现在却都在集体“降温”。2024年,上海金融业总产值虽然达到8072亿元,看上去风光,但背后是证券从业人数减少2.49%,保险行业五年裁员44%的残酷现实。
新能源领域情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下降了4.8%。就连特斯拉也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蔚来更是连年亏损。
![]()
互联网企业也难逃寒冬。拼多多2023年营收增长89%,到了2024年只剩下10%。米哈游、鹰角这些曾经的行业新贵,也开始裁员、压缩预算,岗位越来越少,门槛却越来越高。
年轻人不仅“活不起”,更“卷不起”。有HR在发布岗位时毫不避讳地说:“我们现在简历太多了,先卡学校,再卡年龄,28岁以上就不考虑了。”甚至连咖啡店招聘都要求985硕士加CPA,初级岗位也被“过度学历化”。
![]()
与此同时,上海逐步走向“银发之城”。2024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达到577.62万,占总户籍人口的37.6%。虹口区老年人比例更是超过45%,平均每走三步就能遇到一个老人。
2023年,上海的养老金支出已经飙升至3464亿元,是2010年的4.4倍。这笔巨额开销,主要靠年轻人缴纳的社保来支撑。
问题是,年轻人正在减少。2024年,上海出生人口只有11.8万,新增60岁以上老人却有10万人。流动人口也在减少,从2020年的1048万跌至2024年的983万,五年时间蒸发65万。
![]()
养老金支出在涨,缴费人数却在降。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向国家社保统筹上缴资金102亿元,到2023年只剩32亿。预计2025年将出现倒挂,上海将从“上缴者”变为“领取者”。
上海正在“老去”,年轻人却“等不起”。虽然上海在养老服务上做了不少尝试,比如推广智慧养老院,引入机器人监控老人健康状况,发展银发经济,甚至鼓励老年人继续返聘工作。2024年,已有12万退休老人重返工作岗位。
![]()
但这些尝试并没有缓解年轻人的压力。有刚毕业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在公司交着社保,却要和一位返聘的老员工竞争同一个晋升名额。对方经验丰富、不要加班费,还能随叫随到,应届生几乎毫无胜算。
与此同时,其他城市在积极“抢人”。杭州推出五年免租房政策,成都送10万安家费,合肥对新能源人才提供落户和补贴。
![]()
相比之下,上海的补贴政策则显得“高高在上”。临港人才住房券虽然每月能补贴1500到3000元,但只针对芯片、AI、生物医药等“紧缺专业”。普通专业的年轻人,依然要在合租房里“卷生活”。
逃离,成了最现实的选择。2025年初,某调研机构追踪了3000名离沪青年,三年后73%的人对新生活打出了8分以上,58%已经拥有房产。相比之下,留在上海的同龄人中,只有23%拥有房产,其余人依旧在租房搬家中疲于奔命。
![]()
上海,不再是那个“来了就能赢”的地方。它更像是一张“体验券”,体验过后,年轻人就要面对现实——留不下,也活不起。曾经,年轻人相信“只要努力,终有一天能在上海扎根”。如今,他们更愿意去一个能攒下钱、买得起房、加得起炸蛋的地方生活。
一个现实是,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这不是背叛,而是一次理性的选择。正如那位女生在高铁上计算的那样,杭州虽然工资少1500,但房租省了3500,每年能多存两万多。她笑着说:“在那边点外卖,我终于敢加个炸蛋了。”
![]()
上海仍然是中国最有活力的超级城市之一,但要想让年轻人留下,不仅要有高楼和繁华,更要有希望和归属感。年轻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深思熟虑。城市的未来,不是建在钢筋水泥上,而是建立在有人愿意留下的信心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