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联部干将,被东南亚女官员引诱沦为间谍,出卖国家利益20年

分享至

2016年9月的一天,在广西某边境城市,不少人正在排队通关出境。人群里,有一个中年男人神色有些慌张,一直不停东张西望。当他拿出护照交给边境人员查看时,尽管十分镇定,但还是十分紧张。

工作人员查看他的护照,看了看他,说:“你等一下。先到这边来。”工作人员将他叫到了一边。

他问工作人员:“有什么问题吗?”

工作人员回答:“没什么问题,你先等一下,我核实一下。”

说罢,工作人员走了。

中年男子感觉不对劲,他想了想,护照也不要了,立即抽身离开。

但他刚走几步,两个穿西装的年轻男子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说:“张向斌,别跑了,我们等你很久了,我们是国安的!”

中年男子一听,顿时吓得脸色灰白。

那么,这名中年男子到底是谁?他到底犯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被国安人员盯上的?

今天就来聊聊此人此事。

1

此人名叫张向斌。他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寒门逆袭的人,但最终他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1970,张向斌出生于广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虽然张向斌家中生活条件差,但是他父母跟一般农村父母不一样,十分重视教育,在他学习上。他的父母也一直都是苦心劝导。

少年的张向斌十分懂事。他知道家里穷,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每年靠种点庄稼为生,所以他学习十分刻苦。

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班里,最后一个离开,村里的相关部门知道了他家里的实际情况之后,还特意为他们一家申请到了贫困户的福利,张向斌在学校也申请到了贫困生的补助。

就这样,他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之下,从小学顺顺利利地上到了高中,并且他的成绩还十分的优秀。

1988年,张向斌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他凭借着优秀的高考成绩,成功的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

消息传来,张向斌所在的小山村也沸腾了,很多年里村里没有出过一个正牌大学生(推荐的不算),张向斌是破天荒的第一个,而且还是到“皇城根儿”上学,乡亲们能不激动自豪吗?

2

因为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张向斌压力很大。别的同学放学后到操场上锻炼身体,他在教室埋头读书;别的学生周末去逛街,他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做题。

大家说他不合群,有点另类,他一笑置之。

都说没伞的孩子在雨中只能奔跑,张向斌觉得自己没有靠山,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他没有任何退路。

四年后,也就是1992年,张向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这可是一等一的国家部委机关,应该说,此时张家是祖坟冒青烟了。

有了大学期间的勤奋学习,张向斌外语水平出类拔萃,所以他很快脱颖而出,受到领导赏识,被点名到亚洲二局工作,负责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件翻译工作。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看来,这个工作是令人羡慕的,而且前途无可限量!

张向斌也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工作踏踏实实,办事中规中矩,认真负责,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年年被评为先进。

3

1996年,张向斌因为工作出色,获得了外派的机会,去东南亚某国(就是历史上那个被称为安南的国家)担任常驻人员,还是干老本行,主要负责翻译工作。

去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决定干出个名堂,报答上级的信任。

可是出国不久,他就变了。

因为到了国外,相对自由了许多,没有了那么多的约束,他感觉自己像笼中鸟展翅飞上天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频频参加各种应酬,出席各种酒会。

在一次酒会上,他认识了该国外交部的工作人员,两人一见如故,非常谈得来,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他应邀参加了这位朋友的宴会,从而认识了更多的人。

宴席非常丰盛,山珍海味数不胜数,红酒白酒不停地上。大家推杯换盏,气氛好不热烈。

酒席上,大家纷纷恭维他,说他英俊洒脱,年轻有为,前程似锦。他俨然成为宴会上的焦点,大家争先恐后讨好他,没完没了地赞美,没完没了地敬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张向斌不由得就喝多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对朋友们有问必答,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出来。

在众多的朋友中,还有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名叫丽娜,丽娜会中文,是该国外交部一名工作人员,她对张向斌说,“张先生,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非常欣赏中国男人,尤其是您这样的。”

这一番夸赞下来,张向斌很快就飘了。当天晚上喝了很多酒,很快就醉了。

随后,他迷迷糊感觉到自己被丽娜扶进了一家酒店,进了一间客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