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去世,全国悲痛。
造就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除了有一个数学家父亲的指引,更离不开他那位裹过脚的母亲罗孟华。
这位裹着小脚的旧式女性,没受过新式教育。
内心或许带着时代的自卑,却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成就了一个星光熠熠的学术世家。
![]()
01
罗孟华189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当时正好是清末民国时期,全国兴起反封建反压迫行动。
罗孟华相貌一般般,和丈夫杨武之是指腹为婚,两家父母关系很好。
那个时代旧式女性从小就要缠足,行动不便,刚开始疼得不得了。
而且那时候普通女性根本没机会上新式学堂,知识有限。
到了民国的时候,这种裹脚叫做解放脚,就是又放开了。
![]()
即便罗孟华的脚不是三寸金莲,可是已经严重变形了,好在到了成年以后就不疼了。
因为她需要终日操劳,所以路也走的很快。
可是这份封建裹脚带来的自卑,却在罗孟华心里深深扎根。
1919年,和杨武之结婚后,罗孟华本本分分地照顾着丈夫,日子过得很清苦。
1923年,丈夫杨武之在文人的帮助下,前往美国留学,励志学成回来,拯救受压迫的中国。
那时候,杨振宁才出生后仅10个月大。
![]()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旧式传统女人,丈夫一去大洋彼岸,消息全无。
她只能守在家里,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养大。
期间经历军阀混战、物资短缺等困境,白天洗衣做饭、夜间缝补衣物维持生计。
罗孟华虽然自己认字不多,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在杨振宁才4岁时,她就开始用山东老家的土办法教他认字。
一年多时间里,居然让一个幼童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
杨振宁后来回忆说,那一年多的学习,是他“人生的基石”。
![]()
02
1928年,杨武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考取了博士学位,5年后风光回国。
那时留学生回国后抛弃原配成风。
于是合肥老家流言四起,有人说罗孟华配不上杨武之,杨武之肯定会再娶新式女子为妻。
罗孟华裹脚还没读过什么书,非常自卑。
而杨武之相貌堂堂,还是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两人的学识、眼界差距巨大。
所以当时罗孟华内心已做好被赶出门的准备。
就站在这愁苦之际,罗孟华收到杨武之写来的一封信,让妻子带着杨振宁到上海去接他。
彼时回国的杨武之已经去上海任教,不能回家。
原来丈夫并没有打算抛弃她,罗孟华收到信激动得满眼是泪,忙带着儿子赶去与丈夫团聚。
1929年,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一家人住在清华园里一个四合院里。
![]()
丈夫作为数学教授忙着教书,儿子跟着丈夫知识启蒙。
罗孟华知道自己无法在学术上指导丈夫和儿子,所以她选择默默付出。
她打理好一切琐碎,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术的星辰大海。
1938年,战争爆发,动荡不安。
恰逢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丈夫杨武之去了欧洲,罗孟华便到西南大学随行照顾杨振宁。
在西南联大那段最艰苦的岁月里,物资极度匮乏,她依然想方设法保证儿子的营养。
为了保证杨振宁能喝上牛奶,她甚至在门口养了一只羊。
这份看似微小的坚持,背后是一位母亲倾尽所有的支持。
![]()
03
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
临行前,母亲连夜缝制的棉袄,一遍遍叮嘱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949年,杨振宁本来要回国的,可是美国那时候怎么肯放这个天才回国。
所以杨振宁滞留美国,可是因为他不是美国籍,不管是生活还是学术研究上处处受限。
1960年,杨振宁已经15年没有见过母亲,所以他写信请父亲、母亲到国外跟他们团聚,也见一见孙子。
![]()
父亲欣然答应,可是母亲却迟迟未能决定。
因为罗孟华心中一直有一个疙瘩,她下意识的觉得她的裹脚,似乎代表了中国曾经的落后与丑陋,所以不敢去。
考虑了好多天,最后想看见她的大儿子和孙子的欲望,终于克服了心理。
杨振宁和父母、孩子吃西餐的影像罕见曝光。
罗孟华和丈夫儿子一样,都穿上了新式的女士西装。
![]()
![]()
杨振宁还带着母亲去坐了轮船,母亲满脸喜悦,儿子在国外的生活环境与当时国内相比,真的太好了。
![]()
可老两口不知道的是,那时候的杨振宁已经烦恼重重。
1964年,受到多方压力因素,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杨振宁做了一个很痛苦的决定,加入美国国籍。
很多人质疑他贪图优越环境不肯回国。
不被理解的杨振宁只能在争议中潜心研究,终于在1957年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享誉世界。
![]()
可是即便儿子杨振宁成为世界名人后,罗孟华依然羞于在公开场合露面。
这份藏在心底的自卑,是时代打在她身上的烙印。
儿子这么风光,罗孟华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拿不出手的母亲。
1973年,在父亲杨武之去世后,杨振宁将母亲接到香港,亲自奉养。
杨振宁61岁时,母亲已经87岁,两人在香港中文大学宿前合影。
![]()
1987年,罗孟华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往后,每次提起母亲,杨振宁总说母亲教会她的,是比知识更强大的力量。
“你如果要问我,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什么呢?我想是那股坚强意志的信念,有无比的力量。”
![]()
04
罗孟华,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自身取得了什么耀眼的成就,而在于她用自己的方式,托举起了两代人的辉煌。
所以,当我们仰望杨振宁这样的科学高峰时,也别忘记看看山脚下那位默默支撑的平凡母亲。
她的脚虽被裹小,但她的胸怀和格局却无比宽广。
她用一生诠释了:真正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最朴素的坚守和最深沉的爱。
备注:本文内容均来自可靠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