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成都昭觉寺汽车站,这家曾如日中天,承包县城之间往来交通的客运站,如今几乎看不见乘客的身影,在持续亏损状况下只能无奈关停。
从2023年到2025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全国已经有超过1000个客运站关门大吉,其中不乏一些运营几十年的老牌客运站。
![]()
当“和谐号”高铁拉满乘客呼啸而过,当年人潮涌动的客运站,如今竟成了一具具空壳。
这不禁让人讶异:曾作为“时代宠儿”的客运站,真的要成为“时代的弃子”了吗?
![]()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广网】【大象新闻】【新浪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鼎盛期的公路客运行业
2025年9月,成都昭觉寺汽车站送走了最后一班车。这个曾经一天接待上万人的老车站,现在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回声。
其实,客运站作为乘客候车、大巴停放的专门场所,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
20世纪80年代,公路客运行业刚刚兴起,由于当时高速公路建设不完善,也没有更好的代步工具,这种便捷轻快的长途大巴便赢得了乘客的青睐。
但毕竟是发展之初,乘车制度很不完善。这些大巴大都是随机揽客、随机停车,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有时候,一个乘客下午四点车票,下午八点才出发。再加上大巴车在路上还随机捞客,乘客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大晚上了。
![]()
为了解决这类弊病,客运方就势必要建立统一的站点,规划出合理的出行路线,安排常态化的出行时间。
客运站这才应运而生。让乘客在同一个地点等车,按班次发车,这就是延续至今的乘车规范的雏形。客运站的建立不但极大提高了乘车效率,也让公路客运系统也更加完善。
随后,市场上出现了大巴车、中巴车,班线客车等多种类型的车辆,供有不同出行需求的乘客乘坐。公路客运行业也逐渐走上它的巅峰时期,一度在远途出行领域只手遮天。
![]()
相信很多80后都经历过,不论是到省城上学、打工、谈恋爱、见朋友,还是下海经商、做买卖,都要搭乘公共汽车。在那个年代,只要出远门,公共汽车就是不二之选。
虽然客运站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公路客运系统的不足,而不是为了赚钱,然而在公路客运发展的鼎盛期,却实实在在地赚了个盆满钵满。
![]()
要知道当年没有高铁和网约车,客运站掌握着出行命脉。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暴增,车票供不应求。
所以,在武汉傅家坡、成都城北这种顶级枢纽,一个售票窗口日营业额突破五位数都不在话下,总窗口日营业额高达几十万!
![]()
而且,在那个出行方式单一的年代,经营商吃准老百姓不得不坐车的心理,常常随意抬高票价。
尤其每临春运时期,票价猛涨。54岁的老张根据他年轻时的真实经历反映,2007年他春节期间返乡之际,由于没买到火车票,只能坐客车。谁知平日里50块钱的车票直接飙升至120块!
![]()
2007年120元的车票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普通打工人花500块乘坐长途大巴!但由于回家要紧,老张还是咬咬牙买下了。
可以想见,鼎盛期的客运站,吃的不是利润,而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时代红利”。
![]()
客运站当年就是这么横。可它没想到,转折来得如此之快。
客车站的衰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的发展,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出行工具供乘客选择。
高铁建设在20世纪初便提上日程,而到2021已覆盖了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自从高铁横空出世,公路客运的生意便被抢走了一大半。
![]()
想来也是,就速度来说,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比75公里每小时的大巴车,速度快了将近5倍!
就便捷程度而言,高铁不仅能在网上订票,还能即时选座,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理由搁置高铁不选,选择公共汽车的。
高铁除了价格略贵于公路客运,其飞快的速度,便捷的付款方式,整洁的环境,舒适无颠簸的出行体验,都让乘客心甘情愿为这一新型交通工具买单。
![]()
如果说高铁是凭速度征服了民心,那么私家车和网约车就是因自由而让乘客们心驰神往。
自2001年入世并开放汽车市场后,在政策引导下,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便转向了私人购车。公路上跑着的是家家户户自己的小汽车。
![]()
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的自由无论如何都是大巴车给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哪里还会选择公共汽车。
比私家车稍晚,滴滴、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标志着出行方式又一大革新。
![]()
仅仅是“价格公开透明”这个优势就甩公共汽车好几条街。不仅如此,网约车随叫随到,不管白天还是夜里,几乎是有求必应。此外,乘坐网约车,平台还能自动扣费,省去了转账的麻烦。
随着时代发展,尽管大巴车也紧跟时代设置了收款码的牌子,但归根到底要手动付款,使用起来到底不如高铁和网约车方便。
![]()
种种条件综合起来,公路客运似乎注定走向衰亡。
然而,它会坐以待毙吗?
客车站的未来走向何方?
其实出行的核心,主要包括便捷和体验两个因素。如果公共汽车能在这两项上有所提升,就能“盘活”自己。
广州长途大巴最先反应过来,立马采取自救策略。
![]()
过去,它遵循传统的大巴车运营模式,不仅安检流程十分繁琐,而且每天走固定的路线,乘客想半路下车都无从下手。
车里的卫生也多次被人诟病,有的乘客指控座套上留有油渍,有的乘客抱怨车窗帘看起来脏兮兮的,就连车里的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异味。
![]()
而广东大巴可谓是知错能改,现在已经彻头彻尾地“改头换面”了。
它不仅将上述的缺点一一克服,还进行了出人意料的革新。
要知道,如今的大巴车早已不是过去的“破面包车”了。车里不仅装上了供乘客取电的“USB”插口,甚至还安装了小桌板,供乘客吃泡面,放电脑用。
![]()
就连座位也设置成可灵活调节的,这样一来,乘客便能随时调节成令自己舒适的的宽阔舒适的空间,想必会大大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广东大巴车还有意地调整路线,采取新的发展战略。
高铁抢生意?那就与高铁路线错开,专走高铁走不了城乡小道。高铁去不到的小山村,乡镇,大巴都能开进去。
![]()
拉客等客难?那就拉微信群与乘客提前预约,约定好地方让乘客上车,再加上熟客相互帮着转发介绍,只要拉够几十个人就能发车。
而且广东大巴车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里位置优势——靠近珠三角,人口稠密;客运站又建在大学城附近,乘坐的学生乘客居多,自然也有不少客流量。
![]()
所以,广州大巴车做到了精准的市场定位,切中了用户的痛点,凭借率先行动为大巴车改革做了好的示范。
广东大巴车转型成功后,其他大巴经营商也纷纷效仿。比如,四川一家长途大巴小小借鉴一番,便明显出现回暖迹象。
![]()
不过,随着众多客车变成专线客车,这也意味着大巴车要离站运营,客车站真的还有存在必要吗?
一方面来说,现在城际大巴依然依靠城市的固定客车站接客,毕竟存在了几十年的车站方便乘客找到,也方便统一拉客,定然不会立马消失。
![]()
另一方面,客车站是服务低收入群体出行的方式,也是连接偏远地区的保障,是保障社会公平和交通普惠的最后一道关卡。
最后,在遇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导致铁路或航空中断时,公路客运往往是最先恢复、最能承担大规模疏散任务的运输方式。
![]()
看来,客车站大概率会继续存在,只是它要以一种更谦卑、更灵活、更贴近民众需求的方式服务社会。
结语
客运车站大规模关停,如同BB机、邮票、录像厅淡出人们生活一样,是时代前行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它们或许稍显老旧、生硬,甚至带着些许笨拙与滞后,但却凝结了属于一代人的出行记忆。
![]()
而唯有拥抱变革,坚定地走向革新,客车站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焕发新的生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央广网】【大象新闻】【新浪网】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