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获悉,2024年,云南全省粮食综合单产达到312.9公斤、较2020年增加9.6公斤。其中,有8个州(市)稻谷单产、5个州(市)玉米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综合测算,单产提升对云南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63%。
这一成就得益于,云南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深度融合,每年支持创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县35个、单产提升乡镇40个,建设超100万亩的高产样板,把试验田里的高产转化到大面积生产上。
为自觉挑起稳定粮食生产的担子,做强高原粮仓,云南把粮食作为“1+10+3”重点产业体系的第一产业,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稳面积。重点是抓“两个落实”。一是抓责任落实。把粮食生产任务分季节、分品种逐级压实到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政府,建立省、州、县、乡、村五级粮油生产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个是抓政策落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吃亏。云南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认真落实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等粮食生产各项支持政策,让农民种粮不仅“有收益”,更能“稳收益”。通过这“两个落实”,云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连续4年稳定在6200万亩以上、去年达到了6370.2万亩,这为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提产能。云南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和效益)为基本标准,分区分类推进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1%,不少原来的“雷响田”变成了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的良田。同时,健全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和长效管护机制,把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购机补贴、农机报废更新等政策落实,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扎实做好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十四五”时期,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5%,提升了5个百分点。
挖潜力。云南充分利用大部分地区两熟、三熟的气候优势,在广泛试验示范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挖掘粮食扩面增量的新潜力,因地制宜推广旱地优质稻和多收一茬的粮经协同模式。特别是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支持下,今年全省旱地优质稻推广面积达到40多万亩,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稳粮增收的新路子。同时,云南开展粮菜轮作、果粮套种、烟后玉米和大豆等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双丰收”。比如,陇川县推行“大春旱地优质稻+小春冬早蔬菜”种植模式,大春种一季粮食,小春发展高效益冬早蔬菜,既稳住了粮食面积,又大幅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巍山县探索推广的烤烟+鲜食玉米+蚕豆种植模式,将“一年两熟”拓展为“一年三熟”,在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同时,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云南还切实抓好农业减灾工作,提前制定预案和技术措施,强化灾害预警预报,抓好防灾减灾措施,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今年,云南省的夏粮总产量267.03万吨、单产179.81公斤,分别增长1.1%、1.2%;当前,秋粮已收获七成,从目前情况看,有望再获丰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新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