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扫码,送气上门,南阳市民用上“外卖式”液化气服务。“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居首位,自古便是家家生计的头等大事。如今,液化石油气以其便捷、经济、热值高的特点,成为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柴”。
然而在南阳,过去的液化气市场长期处于“小、散、乱”的局面:多家企业各自为战,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市场秩序混乱,不仅困扰行业发展,更直接威胁市民安全。
转机出现在2024年。南阳市经充分调研与协商,果断推动行业整合——15家液化气企业携手共建,于当年10月正式组建合心汇能(南阳)燃气有限公司。
一年过去,这家新生的企业以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的新貌,重新定义了南阳液化气市场的服务与安全标准。
破局:“小散乱”困局求变
“整合前,南阳中心城区的液化石油气市场可以说是‘群雄争霸’,乱象丛生。”合心汇能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全华回忆道。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南阳市中心城区共有一二十家液化石油气企业,其中不少液化气站规模小,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
更为棘手的是,石油液化气市场竞争无序混乱,劣质气源充斥市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南阳市相关部门多次调研,在与其中15家液化石油气企业充分协商沟通后,决定对这些企业进行整合。
目标是组建一家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运营管理合规、服务智能高效、具有行业创新引领效应的液化石油气企业。
融合:15家企业合心聚力
2024年4月,整合工作正式启动。这不是简单的物理合并,而是涉及股权、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整合过程中,15家企业逐步意识到实行规范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互之间的分歧渐渐弥合。
“大家的认识很一致:液化石油气企业的底线职责是坚持规范化运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其次才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张全华说。
历时6个月的整合期内,15家液化气企业充分协商沟通,在不间断的商讨中渐渐放下分歧,构建新的运营模式,重塑分配机制。
根据各家的市场份额、地理位置和销售情况来评估股份占比,加速整合进度。2024年9月27日,原来15家液化石油气企业的气站被全部拆除。
当年10月,新组建的合心汇能(南阳)燃气有限公司正式开始统一运营。
创新:过渡期管理保稳定
赵程辉,合心汇能(南阳)燃气有限公司董事,整合前曾经营着一家液化气企业。
他介绍说:“整合后,我们在经营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实行‘六统一’,重点落实了国家关于取消气瓶自提、安全规范配送等方面的规定。”
为了有效凝聚人心,促使15家公司在整合后能拧成一股绳,他们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了基本框架,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这种管理架构确保了平稳过渡,保证了企业日常运营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在政府工作组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张全华解释道。
纳新:气贩子变正规军
在合心汇能组建成立前,由于历史原因,众多“气贩子”充当了液化气站和用户之间的桥梁。这些“气贩子”以批发价从液化气站购入液化气,然后加价配送给用户。
合心汇能在成立伊始就做出了一个创新举措:将这些熟悉液化气基本知识和配送服务经验的“气贩子”招聘进公司,制定了健全的绩效奖励办法,并按规定为他们缴纳社保,完善福利措施。
这一举措虽然增加了公司人力物流成本,但提高了效率,又规范了市场秩序,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这类人员占合心汇能职工总数的九成。
杜斌是合心汇能第七供应站的配送工,以前也是游走于各个村庄、社区的“气贩子”。2024年10月公司刚成立时,他就入职了。
“和以前相比,我感觉更有底气,更有尊严了,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还更稳定。”杜斌说,“关键是公司的管理规范可靠,安全性更有保证,这份工作让我觉得很幸福很安稳。”
![]()
智变:气瓶有了“身份证”
10月17日上午,寂冷的秋雨仍淅淅沥沥地下着,位于宛城区茶庵街道的燃气充装站却十分忙碌,10余名员工正在操作平台上充装液化石油气瓶。
“我们每天的充气量维持在3000瓶左右,实行流水线作业,随充随走,保证6个二级供应站有充足的气源。”合心汇能安全生产部经理、充装站站长金博介绍。
作为全省较早整合的区域一体化石油液化气企业,合心汇能围绕“新”字做文章,利用智能化数字技术,打通气源、气瓶、用户和后台的无缝衔接。
公司投资构建了数字化智能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指挥中枢,即连接充装站、供应站、配送工人、用户、气瓶的数据“云大脑”。
用户有用气需求,既可以拨打热线电话60157777,也可以扫码进入微信小程序即时下单,和日常在手机上点外卖一样方便快捷。
后台收到用户的订单后,自动将该订单派发给距离用户最近的配送工,配送工上门收取空瓶,换上装满液化石油气的气瓶。
安全:全流程可追溯的守护
在充气、转运、配送环节,合心汇能的员工都需要对气瓶进行扫码,上传气瓶的实时信息。
公司组建成立后,对原15家液化气企业所属的气瓶进行了统一质检,并对每个合格气瓶贴码认证,每个气瓶都有了专属的电子身份证。
这些气瓶从充装站到供应站,再到用户家中,在每个转运节点,员工都必须对气瓶进行扫码追踪,通过智能定位,实现了送气的全流程“云端”智慧管理。
当配送工为用户安装完毕气瓶后,需要严格落实“五检查、五拍照”制度,对灶具、管、阀、瓶等进行细致检查核验,确保安全后,拍摄五张照片上传系统后台。
“运营一年来,我们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赋能企业气瓶全程可追溯式业务场景的智慧化管理。”合心汇能董事长熊秋梅表示。
充装完毕后,载有160瓶液化石油气的专业货车驶向各个供应站。在宛城区红泥湾镇的第七供应站,液化石油气瓶被一一卸下,等待送气员工配送到用户家中。
从混乱到有序,从分散到统一,合心汇能完成了液化气供应体系的现代化蜕变。
通过资源整合与数字化赋能,合心汇能不仅重塑了行业生态,更重要的构筑了一张覆盖南阳全城的液化气安全使用网络,让“柴”这一古老的生活要素,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安全感与温暖。
(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丁松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