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办奥运:从大萧条盈余到“全民愿景”的传承
![]()
2025年的威尼斯海滩,洛杉矶市长凯伦・巴斯站在即将举办铁人三项的沙滩上,对着镜头抛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这是一场真正的‘全民奥运会’”。
距离2028年开幕还有1000天的节点,这位市长用一份28页的愿景计划和一道行政指令,给这座城市画了张大饼——要借奥运重塑基础设施、给普通人拓机会,还要让遗产造福子孙。
这话不是空喊,洛杉矶确实有喊这话的底气。
1932年大萧条时期,全美都在啃面包渣,洛杉矶办奥运居然赚了100万美元,按今天的币值算近2400万,创下奥运盈利先例。
更厉害的是1984年,民间承办的奥运狂赚2.33亿美元,折合现在7.22亿,这笔钱没被分光,而是成立了LA84基金会,40多年来给南加州200万青少年投了1.6亿体育经费,现在基金还剩1亿多本钱。
这次巴斯想复制甚至超越前辈,直接把愿景拆成九大领域:从无障碍设施到青少年体育,从社区商业到街道交通,几乎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绑上了奥运战车。
![]()
为了让计划落地,她专门成立“重大活动办公室”,拉来前市议会议长保罗・克雷科瑞安坐镇,要求全市部门优先保奥运项目。
代表威尼斯的议员特雷西・帕克已经提前兴奋了:“西区能办颁奖仪式,简直梦想成真”。毕竟对当地人来说,奥运不只是体育赛,更是家门口的“发财机会”。
70亿预算的算盘:旧场馆省钱,新交通卡壳
办奥运最烧钱的向来是场馆,洛杉矶这次想了个精明招——100%用现有场馆,实在不够就搭临时的,用完拆了材料还能再利用。
这波操作确实省大钱。道奇体育场、斯台普斯中心这些现成的顶级场馆直接拿来用,连1932年就用过的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这次要和英格尔伍德体育场一起办开幕式,算是把“老古董”的价值榨到极致。
![]()
洛杉矶纪念体育场
目前50个场馆已经定了34个,剩下的明年也能落定。
更贴心的是赛事设置。国际奥委会刚敲定,2028年要加板球、腰旗橄榄球这些美国人爱打的项目,还破天荒地让女足队伍比男足多,11198名参赛选手中女性占了5655人,算是把“性别平等”的政治正确做足了。
但省钱的算盘再精,也架不住交通掉链子。
Metro(洛杉矶大都会交通局)列了份33亿美元的奥运交通清单,结果到现在只拿到5.2%的钱,连零头都不够。
要知道奥运期间每天的客流量相当于7个超级碗,没有靠谱的交通系统,游客和本地人都得堵在路上骂娘。
更糟的是洛杉矶国际机场的APM捷运线,这项目2.25英里(约3.6公里)花了30多亿,原计划2023年通车,现在拖到2025年底能不能竣工都是未知数,更别提赶上2028奥运了。
![]()
Metro董事会主席汉恩急得去巴黎取经,回来就喊:“得赶紧弄清楚去哪找公交车、怎么培训司机,不然真要砸锅”。
雪上加霜的是,LA28组委会自己也缺钱。去年赞助款比预期少10亿,他们还明确说了:只负责运动员的交通,老百姓的公交系统一分不掏。
当初喊的“无车奥运”口号,现在看来更像个美好的愿望——毕竟大部分场馆周边因为联邦安全规定,根本不让停车。
“全民奥运”的裂痕:无家可归者与预算削减的死结
巴斯口中的“全民奥运”,在无家可归者服务机构眼里,更像个“面子工程”。
洛杉矶的无家可归者问题早就成了城市伤疤,而奥运筹备似乎让这道伤疤更疼了。
最近六家服务机构联合发报告警告:市、县、州的预算一砍再砍,庇护所容量缩水,外展服务也跟不上,但为了“市容”,清扫营地的行动反而变勤了。
“不是把人送进房子,是从这条街赶到那条街,要么就送进监狱。”报告里的话戳破了真相。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史密斯说得更直接:“奥运本该是做榜样的机会,结果现在在制造更多创伤”。
资金短缺是绕不开的死结。LA28的总预算定在69亿美元,但赞助缺口摆在那,连组委会自己都在四处求城市分担安保费。
![]()
而加州刚开工的洛杉矶至拉斯维加斯高铁要花120亿,2028年前要通车,这笔钱一占,留给城市民生的资金更紧张了。
有人算过一笔账:1984年奥运盈余的7.22亿(现价),靠基金会运作至今还在造福青少年。但现在别说盈余了,能不能凑够钱把交通和民生问题摆平都是未知数。
如果真为了奥运“面子”强推清扫行动,反而可能激化社区矛盾,违背了“全民奥运”的初衷。
40年前的盈余神话还能复制吗?
洛杉矶人最骄傲的不是办过几次奥运,而是1984年留下的“活遗产”。
当年赚得2.33亿盈余成立的LA84基金会,不仅给1000多个体育组织发钱,还建了全美最好的体育图书馆,30万页奥运文件、9万张照片全免费开放。
直到今天,南加州的孩子还能靠这笔钱上体育培训班,这种“办赛留福”的模式,也是巴斯这次主打“遗产牌”的底气。
为了延续神话,这次的愿景计划专门把“劳动力发展”“社区商业”列为重点,承诺75%的采购留给本地企业,其中25%给小企业,还搞了“PlayLA”项目让100万孩子免费上体育课程。
甚至考虑到加州的野火问题,加了“自然赋予韧性”计划,想借奥运提升社区的抗灾能力。
![]()
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比洛杉矶的早高峰还堵。
1984年的成功,靠的是民间承办的灵活性和精准的商业开发,而现在LA28既要应对通胀压力,又要平衡环保、民生等一堆新要求。
更关键的是,当年的盈余来自电视转播权和赞助商的精准挖掘,现在赞助商自己都在观望,33亿交通资金还没着落,谈遗产似乎太早了点。
Metro首席执行官威金斯说:“我们每天都在把地铁弄得更安全、更干净”,这话更像给自己打气。
毕竟对洛杉矶人来说,他们不在乎奥运期间世界怎么看,只在乎赛后那些交通项目能不能留着用,孩子的体育经费能不能有着落,无家可归的邻居能不能有地方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