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1日至22日,盐城市两天内连续通报两起民政系统领导干部被查案件:盐都区民政局四级调研员夏国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
亭湖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林法主动投案配合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短短48小时内,两位曾手握民生保障权力的副局长相继落马,再次揭开民政领域腐败的隐秘角落,引发公众对“民生钱袋”监管的强烈关注。
权力在手:民生领域藏“寻租空间”
民政部门被误解为“肥差市场”,根源在于其职权直接触及群众最迫切的利益需求,从养老服务到殡葬管理,从儿童福利到救助资金,每一项都与公共资源分配紧密相关,而这些领域正是腐败滋生的高风险区。
夏国宝的任职经历极具代表性。他在盐都区民政局分管期间,手握婚姻管理、殡葬改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等多重权力,既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又统筹老年人福利保障,还曾以殡葬协会副会长身份参与行业管理。这些职权背后,暗藏着多重利益交换可能:殡葬服务中的设施采购与收费定价、养老机构资质审批与补贴发放、困境儿童保障物资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突破口”。
徐林法虽未公开详细分管领域,但作为区民政局副局长,必然涉及民生资金审批、服务机构监管等核心职权。其主动投案的选择,侧面印证了民政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隐蔽性与查处力度的持续加码。此前滨海县民政局原副局长张耀佳就因违规收受现金、消费卡,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十个月,可见盐城民政系统的腐败整治早已利剑高悬。
贪腐逻辑:“民生蛋糕”为何遭觊觎?
两位副局长铤而走险,本质是权力监管缺位下的贪欲膨胀,而民政领域的特殊性更让这种贪腐具备了“便利条件”。
其一,资金监管漏洞留“操作空间”。民政资金覆盖广、发放散,从困难群众电费补贴到养老机构运营补助,单笔金额可能不大,但积少成多便成了“唐僧肉”。湖南茶陵县民政局会计何艳就曾利用“僵尸账户”失管漏洞,以“蚂蚁搬家”方式侵吞困难群众电费补贴170余万元,这种手法在民政资金管理中并非个例。夏国宝分管的多项民生保障工作涉及资金拨付,若审批流程不规范、发放环节无监督,极易出现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问题。
其二,行业监管权力存“变现可能”。殡葬、养老等民政关联行业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属性,机构资质审批、等级评定、补贴发放等权力集中在少数干部手中。四川仁寿民政办原主任徐学彬曾通过伪造名单、循环使用银行卡等拙劣手法,6年侵吞民政资金240余万元,暴露出“一人一岗、缺乏制衡”的监管短板。夏国宝曾带队考察养老服务“养联体”建设、推动殡葬行业培训,这类行业指导职权若缺乏公开透明的操作规范,很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通道”。
其三,熟人社会环境助“腐败隐身”。民政干部直接对接基层群众与服务机构,长期互动易形成“熟人关系网”。正如马未都剖析的熟人社会权力寻租现象,这种基于“人情交换”的腐败更具隐蔽性——可能是对养老机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可能是在殡葬服务收费中默许“额外加价”,表面是“关照”,实质是利益交换。
警钟长鸣:民生底线不容触碰
两位副局长落马并非个例,而是全国深化整治民政领域腐败的缩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将殡葬、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领域作为专项整治重点,严查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群众身边延伸。盐城此次密集查处,正是对“蝇贪蚁腐”零容忍的具体体现。
从已查处案例看,民政领域腐败往往直接损害困难群众利益:被侵吞的补贴可能是低保户的“救命钱”,被操控的服务可能让逝者家属雪上加霜。茶陵县通过清理“僵尸账户”,将“迟到”10多年的电费补贴送到72岁低保户唐秋珍手中时,老人感慨的不仅是到账的141.12元,更是对公平正义的期盼。这也警示所有民政干部:民生权力是“公器”而非“私产”,触碰底线必然自食其果。
目前,夏国宝、徐林法的具体违纪违法事实尚未公布,但两日两查的高压态势已释放明确信号:民政部门的“肥差”假象背后,是更严密的监管网络与更严厉的追责机制。唯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民生资金发放全程可溯、权力运行全程透明,才能守住群众的“钱袋子”,让民政部门真正成为民生保障的“暖心港”。(作者:刘姐)
反腐专刊推荐(点击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